时间:2018/1/19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多少人走着却困在原地多少人活着却如同死去多少人爱着却好似分离多少人笑着却满含泪滴谁知道我们该去向何处谁明白生命已变为何物是否找个借口继续苟活或是展翅高飞保持愤怒

……

汪峰的一首《存在》,简单的二字,孕育着无数道理。存在——不意味着你活着;你活着;并不代表你存在,古今中外,多少伟人死了,却精神依然存在,而那些社会扰乱者、那些无所事事的“行尸走肉“确实活着,但不是存在,因为他的精神早已死去,早已萎靡!这就是存在,我总问自己,该如何存在?未知的答案告诉我需要走出去,一个人走出去。在路上,看到自己,看见所有人生……

图:一个人的自娱自乐

图:缅甸的油布伞

很多朋友问我,为什么选择缅甸?说实话,我也不知道,只知道缅甸对于我而言有一种无法抵挡的吸引力。或许那里还是未完全开发的旅游地,或许那里有着最虔诚的佛教信仰,这些都让我对缅甸有着天然的亲近感。

只有来到这里,属于它的美你才能体会到。她的美是一种朴实的美,没有刻意雕琢感,小小的外表下带着某一瞬间惊艳的美。尽管缅甸很不发达,甚至某些时候让人觉得很糟糕。但是当你被她的美惊艳到时,才发觉,这一切都值得!

在这里,佛音缭绕在缅甸的每个角落,一切那么自然,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美妙又那么安详。

图:放学归来的小和尚

曼德勒

阿玛拉普拉古城的千僧食堂是必去的一个点,众和尚在黎明初晓时集体外出托钵,再将托钵回来的食物集中,10点一到,两排长龙般的和尚队伍便依序领食,领餐时他们会将袈裟密实地缚住臂膀,代表对信徒布施的重视与感恩,景象十分壮观。

图:进行领食(游客是不得入内)只能远远的看着

在实皆山半山腰被一排金碧辉煌的佛屏吸引,经司机大哥的指引,走入洞内,洞内佛像如一幅画卷展开,佛的存在,如巨大的臂膀,包容着在其中膜拜祈祷的人。很多时候,我们总希望自己内心强大到可以去包容他人,却不想,无论多么强大,都逃不脱人的脆弱。而内心深处,又何尝不渴望着被包容?

曼德勒皇宫在二战时期被夷为平地,现在看到的皇宫是现代重建的,漫步在皇宫各处,少了些古朴和年代感.

INWA(因瓦古城)

伴随着“得得”的马蹄声,我坐在马车上,摇摇晃晃地穿行因瓦城,从繁华喧嚣的现代都市来到贫瘠质朴的乡村,恍如隔世。

整个英瓦城,都是非常安静的,似乎就几个人存在,宝迦雅寺,则更为安静。我细细地在这种宁静中徜徉,品味着这黝黑柚木,经历风霜后的质朴。有些珍贵和稀有,并不需要喧哗的华丽。宝迦雅寺,便是如此。

Inwa马哈昂美寺(MahaAungmyeBonzan)。风格像极了吴哥的寺庙,岁月的斑驳难掩其原有的鹅黄色的明媚。当整个世界已经崩裂,却总是有一些东西留下。信仰,以及经历不断生死后不变的寄托与依恋,就是这人世间亘古难变的东西。

英瓦,是一个蛮有意思的地方,却需要一种清雅的心境。在这里,确实似乎穿越了时间隧道,感受昨日辉煌今日苍凉。

固都陶佛塔每座佛塔内都是一块碑,整整座佛塔完整地篆刻了三藏经文。一座座佛塔,就是一页页经书,这里堪称世界上最大的书。

图:固都陶佛塔日落

乌本桥

乌本桥,曼德勒永恒的主题,长达1.2公里,由根实心柚木建造而成,是世界上最长的柚木桥。(除了缅甸没别的地方用柚木建桥了吧?)

乌本桥被缅甸本地人称为“爱情桥”。当初建桥时,桥头桥尾和桥中共建了六座亭子,以供行人遮阳躲雨。在缅甸人看来,六座亭子体现了佛教的“六和精神”。

我查了一下资料,六和精神本是僧团生活的准则,即戒和同修(戒律面前平等),身和同住(行为上互不侵犯),口和无诤(言语上和谐),意和同悦(精神上志同道合),见和同解(在思想上有共识),利和同均(经济上均衡分配)。

深受佛教思想影响的缅甸人相恋时,会赶来乌本桥,立誓永葆这六种和睦互敬的精神。

图:日落时分的乌本桥,人潮熙熙攘攘。桥上几位小和尚看到我拿着大炮对着他们,很配合的摆好POSE。

一百多年悠悠地过去了,湖两岸的百姓仍然靠着这座桥生息。

坐在这里,观赏乌本日落,让你穿越百年,感受片刻宁静与安详。

敏贡古城

敏贡,是缅甸敏东王朝时期的一座古城,遗存至今最重要的景点有三处:一是世界上最大的佛塔——可惜是未完工的,而且后来又经历了地震,因此现在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堆砖;二是辛比梅宝塔(HsinbyumePaya),是敏东王为纪念自己故去的王后而建,目前保存完好;三是一座号称世界上最大的完整的敏贡大钟,据说莫斯科有一座更大的,但因为裂了缝,所以最大而完好的桂冠就落到了敏贡大钟头上。

辛比梅宝塔HsinbyumePaya是整个明贡古城最显眼的建筑群,远看上去如同一大块洁白的奶油蛋糕,根据缅甸的占星术,这里是世界的中心。宝塔整体设计为巨大的圆形,有7个半圆的平台,护拦是波浪形的,象征着围绕世界中心的7座大山和海洋。

蒲甘

如果说在缅甸最精华的景点在哪里,答案绝对只有一个--蒲甘。

散落在荒凉原野上的几千座佛塔,默默矗立在丘陵起伏的谷地,迎着冉冉上升的朝阳,又在夜幕的笼罩下沉沉睡去。虽然比不上吴哥窟个别寺庙,但层层叠叠的佛塔却更为壮观。

落日,远山,佛塔,绿树,小径,车马。这里是蒲甘,我站在佛塔上

日出,远山,佛塔,绿树,渡鸦。这里是蒲甘,我在佛塔上遥望恍如隔世的尘烟……

登高望远,只见平原上薄雾缭绕,高高低低的佛塔剪影矗立在光与雾中,仿佛在接受佛主的检阅,壮观、美丽、朦胧而神秘,演绎出一种博大的佛家意境。

“蒲甘二千二百寺,多少塔影晨雾中”

在蒲甘,转身、抬头、低头,无处不佛塔,无处不美景。

佛塔很多都是大同小异,对游者有点视觉疲劳。当我一个人游走在蒲甘平原,游走在佛塔间,却看到缅甸人对每座佛塔的尊敬,而每座塔都有它们的故事和内容。

再遥远的路途也不能阻挡我们的修行,

远处高僧的回眸,

谁能说他不是修行路上的明灯,

苦海中的灯塔呢?

图:这向上的佛塔阶梯会引向何处呢

笃信小乘佛教的缅甸人以无比诚敬的心建起大大小小的佛塔,宣扬着佛陀的伟大。尽管微薄的收入连应付日常生活都捉襟见肘,但他们却甘愿将整个生活重心,甚至金钱投注给佛塔,以赤脚行走表达对佛的尊敬,以金箔为佛加身,他们相信这一世对佛的奉献会转回到来世,继续受到神佛的守护。

图:贴满金箔的佛像

图:问佛

所以在这里穿鞋是缅甸人认为对佛的不敬,进入庙堂和佛塔都必须赤脚,爬一些缅甸的佛教名山时也得光脚,因此在缅甸我不仅收获了拗黑的肌肤,还炼就了一副铁脚底板。

在蒲甘,最惬意的是坐在马车上,穿梭于原野上,在佛塔间漫步。马夫不管你懂不懂英文,热情地为你解说,而且会为你指点最好的拍照角度。可是我更喜欢租一辆自行车,骑着它避开熙攘的人群深入塔林深处,在人迹稀少的寂静处追忆那逝去的岁月,感悟禅的意境。这种感觉才叫真正的自由。

图:佛塔下的自行车

图:闯入蒲甘平原上的一个小村庄,一老太抽着大烟

图:女人与孩子

在炎热的白天,骑累了躲进不知名的佛塔,慢慢欣赏佛塔内部回廊上完好保存的壁画。不经意的抬头,不经心的转身,昏暗的塔壁上,绝不亚于敦煌的精美细致壁画让人感到震撼。虽然经过长年风蚀,但残存的部分色彩依然,线条依然精细。

缅甸人乐善好施,这些都是盛满水的水罐,供人饮用,每座佛塔前都有一处饮水区。

阿南达寺AnandaPahto最美丽的佛寺。这座以佛祖释迦牟尼弟子阿南达名字命名的佛塔是蒲甘地区最重要、也是这座古城现存千座佛塔群中较大较精美一座。游行在蒲甘平原,都能听到从阿南达寺传出的佛音。它更是一个地标,好几次骑行迷失了方向就通过佛音找到来时的路。

瑞山陀塔ShwesandawPaya蒲甘最适合观看日出日落的塔,也是唯一一座登塔楼梯建在塔外的古塔。塔身高耸,游客可以通过四面陡峭的石阶登上塔顶。瑞山陀塔是蒲甘平原的四大金塔之一,在两个八角形的底座下藏有佛发舍利,因此受到膜拜。

每当斜阳西坠,各路自行车、马车、轿车乃至大巴便纷纷向日落最佳观景点瑞山陀塔奔来――早早地来占领阵地。一时间,蒲甘大地上烟尘滚滚,人欢马嘶、喇叭声声,倒也营造出一份热烈的气氛来烘托人们的心情。

茵莱湖

茵莱湖是缅甸第二大湖,湖面辽阔美丽,湖水的颜色随着每天日出日落而变化,不时还有百鸟在湖上来往交错,形成一幅动静皆备的美丽景象。

这里没有公路,没有汽车,没有一砖一瓦,只有水道、船、浮岛和水上人家。住在高脚楼上,下楼即上船。

生活在湖里的人们,船是他们唯一的交通工具,无论生活、生产都得依靠它。这里无论男女老少,划船是他们的基本生活技能,家家门前都有一座楼梯做的码头,系着一叶扁舟,就连和尚出门化缘也是一叶扁舟。

图:喂食

图:坐船去化缘

茵莱湖上最独特的景观就是那单脚划船的渔人。狭长的小船上,撑着竹竿的渔人左脚踩在船上,右脚则别在竿桨上,右手稳着桨把儿,左手拖着鱼网,一边用脚划桨,一边撒网捕鱼,这种独一无二的单脚划船景象只有在茵莱湖上才能“捕捉”。

蒲甘的美,在于千百年岁月流转中依然屹立不倒的佛塔;茵莱湖的美,在于那些平凡普通的小片段,在于人和生活,组合出形形色色的富有生活气息的美。

图:上山的农妇们

图:岸上一小姑娘看着我过来,给了我一个大大的微笑。有时候沟通不需要言语,一个微笑足矣,我把包里的小零食分给了她,她开心的把手上的小花送给我,虽然不起眼,却是一份友好的礼物。

图:一个吃着槟榔的女人,看着我拿着镜头对着她,也很友好的给了我一个微笑

人生如行路,一路艰辛,一路风景。你的目光所及,就是你的人生境界。

最美好的事,是看到某人的微笑;而更美好的事,是他又回了你一个微笑。

这里的人们虽然贫穷,可是流露在她们脸上是一种幸福感。可所谓的“幸福感”,有时不过是一种无知,对外界事物的无知。因为不了解,没比较,所以知足,所以幸福。在交通与信息都十分不发达的茵莱湖,人们了解外面世界的途径实在太少了。他们绝大多数都平静淡然,悠闲度日,节奏缓慢到让我们这些都市人看了就心焦。

图:悠然自得

图:迷茫

村落里,架起拱形竹木桥,桥上人来人往,桥下小舟如梭,构成一幅幅“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景

图:水上屋倒影

缅甸也许是东南亚的最后一片净土,不逊色于吴哥的历史遗迹。奇特的独脚渔夫、善良纯洁的微笑、穿着裙子般笼基的男人、聪明绝顶的僧侣、神奇万能的护肤防晒品--特纳卡的女人、穷苦的尼姑、吱吱作响的汽车,还有可以让你瞬间成为百万富翁的货币。改革开放带来的金钱和贪婪会污染这块净土,虽然这是早晚的事,而且这一切已经正在悄悄地发生。所以,我想说,趁早。

图:化缘的小尼姑

一个人,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自拍……遇到了好多的好心人,认识了泰国华桥素贞大姐,缅甸华侨赵大哥……大家萍水相篷,却给予了很多的关爱,使这一路充满了惊喜和不寂寞。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殿疯
在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ntazx.com/jtfc/163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