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红花,又称草红花。双子叶植物,菊科,干燥的管状花,长约1.5厘米,橙红色,花管狭细,先端5裂,裂片狭线形,长5~7毫米,雄蕊5枚,花药黄色,联合成管,高出裂片之外,其中央有柱头露出。具特异香气,味微苦。以花片长、色鲜红、质柔软者为佳。主产河南、浙江、四川等地。活血通经,去瘀止痛。活血通经药。 图片 入药部位 本品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tinctoriusL.的干燥花。 性味归经 性味归经:辛、温。归心、肝经。 主治病症 经血不调,产后腹痛,症瘕,外伤瘀血肿痛,痈疽肿痛等症。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克。养血和血宜少用;活血祛瘀宜多用。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月经过多者忌用。 采收加工 夏季花橙红时采摘,阴干、晒干或烘干。 拣净杂质,除去茎叶、蒂头,晒干。 性状鉴别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30~90cm。叶互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2cm,宽1~3cm,先端渐尖,边缘具不规则锯齿,齿端有锐刺;几无柄,微抱茎。头状花序顶生,直径3~4cm,总苞片多层,最外2~3层叶状,边缘具不等长锐齿,内面数层卵形,上部边缘有短刺;全为管状花,两性,花冠初时黄色,渐变为橘红色。瘦果白色,倒卵形,长约5mm,具四棱,无冠毛。花期5~7月,果期7~9月。 花多聚集成不规则的团块。红色或红黄色。单个花长约1.5cm。花冠筒细长,先端5裂,裂片呈狭线形,长5~7mm。雄蕊5枚,花药聚合成筒状,黄色。柱头长圆柱形顶端微分叉。质柔软。具特异香气,味微苦。用水泡后,水变金黄色,花不退色。假红花水泡则变红(染色而成)。 产地 红花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和栽培,主要分布于河南、四川、新疆、河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甘肃、云南。 主产于河南封丘、延津、虞城、西华、长垣,宁陵;四川平昌、简阳、遂宁、安岳、资阳、通江;新疆吉木萨尔、莎东、奇台、呼图壁、霍城、莫吉沙、蔬勒、察布查尔、裕民。另外,山东巨野、定陶、嘉祥;安徽亳州、无为;江苏南通、如臬、金坛;浙江慈溪、余姚;甘肃安西、金塔、敦煌;云南巍山、云县、弥渡亦有一定产量。以河南封丘、延津所产红花质佳,为地道产品。 红花的故事 红花有活血化瘀之功效。宋代顾文荐的《船窗夜话》及元代仇远的《稗史》中均记载了一件奇事:宋代医家浙江奉化人陆酽医术精湛,极负盛名。新昌有一位徐姓妇女,产后昏晕厥,不远二百里去请陆严,陆严到时,见产妇昏死过去,只有胸膈尚温。陆说:“快买红花数十斤,人可救活。”红花买来后,用大锅煮药,汤沸,把产妇搁置在倒有药水的桶上,以药气熏蒸,汤稍冷再加一桶。不一会儿产妇手微动,半日苏醒。 红花具有兴奋心脏、降血压与胆固醇、促进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和促进子宫收缩的作用,用量3~9克,过多则血行不止。红花是妇科血药,张仲景《金匮要略》云:“妇人六十二种风及腹中血气刺痛,红蓝花酒主之。” 唐代李中赞诗曰: 红花颜色掩千花,任是猩猩血未加。 染出轻罗莫相贵,古人崇俭戒奢华。 传说,红花原为一位窈窕淑女,因为忧郁成疾,月经不调,面黄肌瘦,终至虚劳而死。死后变成红花专治女性疾病,使女子体健肤美。为自卫免受其辱,从叶边缘生出各类锯齿状针刺,使人取之不易。 经典为基,临床为本 医路漫漫,初心不忘 坚持虽难,诸君为伴 -END- 扫一扫有惊喜! 赞赏 长按广西白癜风医院海口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