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8/19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怎样才能治愈白癜风 https://m-mip.39.net/nk/mip_7461259.html

一棵老树,盘根错节,枝繁叶茂。

一条河流,清澈见底,鱼虾遨游。

在金溪先民的心目中,这里大概是建村首选的风水宝地。

史载清康熙六十年(年),李沛美、李沛德兄弟从隆都涌边迁此建村。东倚梅岭,南有陈蒲坑溪水向西注入石岐河,溪流状似兽角,李沛美为村子起名“金角环”,赞此“山青水秀,人杰地灵”。民国元年(年)易称今名。

虽然金溪早已在交通便利的西环路边新建了村牌坊,但在金溪老一辈人心目中,村口还是在那棵百年古榕树下。

清康熙晚期,金溪村在榕树边始建洞口闸门(更楼),青砖绿瓦盖顶,是当时村中的标志性建筑,楼门上方有“金溪通衢”四个字,过闸门即表示入村。

几百年过去,如今洞口闸门依旧在,和旁边建于清宣统二年(年)的财帛星君庙以及树下打牌下棋聊天的老人们一道,成为“岁月静好,时光不锈”的见证。

百年村落,豁然开朗

金溪村呈直线形分布,建筑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房。

小洋楼依山而建,从山脚一排一排往上“生长”,整个村子全部“晾晒”在太阳底下,没有一处暗角。

“走进来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结伴寻村的伙伴说。

村中间最廓落的金溪大街集合了各种类型的民居,二三十年代的青砖屋、60年代的灰水墙、七八十年代的马赛克,还有当代楼房在建排山未拆,一路走过,就像翻看一部中山建筑编年史。

村民对村居生活的热爱,倾泻于干净的路面,平整的院落,蓬勃的花草,还有小厨房飘出的柴米油盐烟火气。

一间出租屋,墙头长出了一丛茂盛的霸王花,根系发达穿墙透壁。想必是昔日主人的栽培吧?而它近旁,一树月季袅袅婷婷,结出了粉红色的花骨朵,显然那是新租客的心意表达。春风里,它们彼此顾盼,竟生一份自然默契。

金溪大街25号,两层小洋楼雕梁画栋,小院子遍植了花草树木。假日的午后,阿姨在堂屋看着电视剧,一只狗坐在她脚边,不时摇一下尾巴。

“阿姨你家房子好漂亮啊!”忍不住用了一句赞美去搭讪。

阿姨说:“这不是我家房子啊,租的,不过也住了十几年了。”

十几年前,阿姨来到中山成了金溪村正强皮具厂的女工,“那时候我家孩子还小呢,现在都出来工作了。”而阿姨的工作一直没变,是皮具厂“稳稳当当的钉子户”;金溪村这间雕梁画栋的老房子租金也没变,十几年前每月元,现在还是元。在房价飞涨的今天,这份“不变”,堪称美好。

“花花草草是我种的,这棵树原来就有,也不知是什么树,开的花可香了。”阿姨说。满足和安适,写在她脸上。

旧村口的老榕树下,一位大叔在“打铁”,这是一种技术活,把旧建筑拆下来的弯铁通过捶打修直再重新使用。

“用得就用咯,减少一点垃圾也好。”大叔说。只是一个朴素的想法吧,不曾想竟与现今环保理念相通。

那天倒春寒,大叔穿着薄羽绒上衣牛仔裤,佩戴墨镜白手套,身板挺直笑容干净,跟想象中“满面尘灰烟火色”的打铁匠相去甚远。这份“严重违和”,令人惊讶,亦堪称美好。

身居海外,心系金溪

金溪大街中段,有座六角形“思乡亭”。亭下几排石板长凳,方便村民休憩乘凉。

村干部介绍,思乡亭最初由港澳同胞在20世纪80年代捐建。

目前金溪村在册人口不过人左右,而海外定居的华侨华人超过人,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洲、斐济、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

华侨众多,留下的侨房碉楼也不少,见证着金溪村的岁月变迁、时光流转。仅在金溪大街长约多米的范围内就有8座碉楼,据说其中一座属于金溪乡亲、澳大利亚中山同乡会会长李炳鸿先生。

李炳鸿,出生,年随父到澳大利亚,半工半读,以经营餐饮业发迹。改革开放初期,率先和马岭人李中屏组建澳大利亚中山同乡会,曾任澳大利亚中山同乡会会长,后任永誉名誉会长,获“太平绅士”称号。他曾多次组织华裔青少年夏令营返中山寻根,为中山招商投资“穿针引线”。

“我们村的华侨对村的贡献很大,上个世纪70年代就捐建了金溪学校,这在中山侨捐项目里算是比较早的。80年代华侨又捐了一辆解放牌汽车给我们村拉货。洞口闸门旁边的晤亲亭,是90年代在美国的同胞捐建的。”

如今,昔日金溪学校用作村里的老人活动中心。明黄色的外墙已经褪色,亮蓝色的门框装饰着里面的房间。在村子静寂的午后,不时飞出一阵欢乐的喧哗。

身为金溪村的老人是有福的,逢年过节都能收到精神与物质的问候。诚俊制服有限公司的加拿大老板何先生每年重阳节都会给金溪村的老人派利是,年捐款重修了思乡亭,雕刻了一副对联以示对金溪华侨的嘉赏:“身居海外为名士,心系金溪乃乡贤。”

公园果场,古村畅游

从地形上看,金溪村多有靠山。后门山、对面山、凤凰山、烟墩山。绿意环抱,生机盎然。

这些天然条件造就了金溪村别具一格的公园和果场。

金溪体育公园在山脚处,占地7亩,草坪翠绿,大树青葱,健身器材、儿童游乐设备散落公园之内,红色方砖通道曲折延伸其中,花香鸟语,令人心旷神怡。

据说这里原本是一块堆积生活和建筑废料的草丛荒地,得益于全省统一部署的“建设林业生态文明万村绿”行动,在市政府的支持下,金溪村分别于年和年分两期把荒地改建成今天的生态示范公园。

“村民们都好欢喜,早晚都有人在这里散步休闲。”村干部说。

公园内有一口龙井,几十米深,地下泉水喷涌不绝,干净、清甜。

“除了本村村民饮用水基本都用龙井水,石岐、大涌、沙溪都有不少人过来打水,一年到晚都泵不完。”

大树下,林深处,抱着大水桶,拉着小拖车,开着小四轮,打水的人络绎不绝。井水靠人力泵上来,排队等候有点慢,但似乎“水质比时间宝贵”,人们在井边说说笑笑,把打水变成了一个休闲事件。

从井边的石径蜿蜒而上,可至金溪果场。

“我们村的山地果场主干路基本硬底化,可以通汽车,来爬山,摘果,(玩)农家乐都很方便。”

桑果、枇杷、荔枝、龙眼、菠萝、黄皮、莲雾、三华李……金溪果场果品丰富,一年四季,山头变换无穷色。

四月的此刻,荔枝花盛开着,满树生香,蜂飞蝶舞。

六月来看,该是荔枝熟了,漫山遍野一片红,让人垂涎的风景呀,不辞长作岭南人。

古村游的乐趣,或在于探索与偶遇。时光眷顾的金溪村,可能私藏了你的惊喜。

END

图/胡家庆

编辑/王勇

图文为中山画刊原创

转载需要授权,请后台回复“转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ntazx.com/jtfc/640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