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方子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150127/4566445.html 年,法国植物学家亨利·穆奥(HnriMouhot)在柬埔寨的丛林中找寻珍稀的植物。当他有一次深入森林腹地,眼前忽然出现了海市蜃楼般惊人的巨石遗迹。尽管这些古老的建筑正被野蛮的草木吞没,它们依然展现出昔日的恢弘。 亨利·穆奥被震撼了。原来那个叫周达观的中国人没有说谎,五百多年前,这里确实存在过一个极其繁盛的帝国—吴哥王朝。 据传,这是亨利·穆奥的手绘图,当时的吴哥寺已被各种植物蔓延包围。 来到吴哥,要对抗炎热的天气去探访古迹,如果不了解历史和宗教,将会是痛苦的旅程。正如我妈说的,看完了黑色石头看红色石头,全是石头。正如我女儿说的,这里一点都不好玩儿,我想回酒店游泳。 但如果知道柬埔寨的历史,印度教和佛教的传说故事,感受则大为不同了。或许你就愿意顶着烈日看一看了。 决定去吴哥旅行的朋友们,为显著优化你的旅行体验,为你列出的准备工作如下: 1.读元朝周达观所著的《真腊风土记》 2.看蒋勋老师的《吴哥之美》 3.看一些经典纪录片包括BBC世界八十宝藏、国家地理百年纪念典藏、Discovry的《JwlsinthJungl》 4.了解柬埔寨简史 5.了解印度教史诗故事 图片来自网络 Q:假如没有时间或者就是不想做怎么办? A:随身携带《画的故事》出品的导览手册。 吴哥导览手册 第一部分柬埔寨的各种别称 高棉,Khmr的音译,是柬埔寨地区的原住民族,中国古书中也曾将其翻译为吉蔑,含有一定的贬义。 扶南,Bnom的音译。古高棉人因崇拜山岳,将其建立的王国称之为扶南,Bnom在高棉语中意为山。扶南国形成于公元1-3世纪间,是最早的东南亚王国之一。扶南国王自称为“山地之王”。我国《后汉书·章帝纪》中的“究不事”就是指扶南。 真腊,ChnLa的音译。该词主要来源于中国古籍。他们是高棉族的分支,也是扶南王朝的属地,他们在公元多年独立成国,并于多年兼并了扶南,建立了真腊王朝。真腊的历史在我国的隋书,旧唐书,新唐书等古书中都有记载。 吴哥,Angkor的音译。真腊王朝分分合合多年后,最终在年由阇耶跋摩二世JayavarmanII统一,定都于吴哥地区,故此时的真腊王朝也被称为“吴哥帝国”正式崛起,并一直持续到年王朝衰落,从吴哥彻底迁走。我们现在所游览的古迹群都建于吴哥王朝时代。 暹粒,SiamRap,是吴哥遗迹所在的省份。我们现在的飞行和住宿目的地都叫暹粒。这个词跟古泰国的暹罗族有密切关系,吴哥王朝就是被暹罗族所灭。 柬埔寨,Cambodia,据中国古书记载,真腊从16世纪末改名为柬埔寨。 第二部分吴哥王朝的国王和寺庙 从7世纪初建国,到15世纪灭亡,吴哥王朝曾经是东南亚最昌盛的帝国。疆域一度东邻南海,西达缅甸,中部,南抵马来半岛,老挝、占婆(今越南中部南区)、泰国的一部分都曾处于吴哥王朝的控制之下。(引自《列国志:柬埔寨》) 吴哥王朝版图,图片来自网络 多年间,吴哥出现了几位极为重要的国王,正是他们支撑着帝国的存续,也因为它们,我们今天才得以看到吴哥地区壮观的文明遗迹。 吴哥王朝动画图,图片来自网络 开国皇帝阇耶跋摩二世(JayavarmanII)经过几代祖辈的奋斗和积累,于公元年宣布自己为世界之帝王。他在罗洛斯(Roluos)建都,今距离吴哥地区东北30公里。 罗洛斯遗址讲述着早期吴哥王朝的历程,是整个吴哥遗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现存三座主要的寺庙,巴孔寺(Bakong),由阇耶跋摩三世修建。神牛寺(PranKo),因陀罗跋摩一世建,和洛雷寺(Loli),耶输跋摩一世建。 罗洛斯遗址Roluos,图片来自网络 神牛寺(PrahKo),图片来自网络 巴孔寺(Bakong),图片来自网络 洛雷寺(Loli),图片来自网络 由于罗洛斯地势太低,易受水灾,(柬埔寨气候半年旱季,半年暴雨),耶输跋摩一世决定迁都到吴哥地区的巴肯山(Bakng),开启吴哥王朝新篇章,此后吴哥王朝的都城基本上都维持在这个区域范围之内。 巴肯山遗址十分宏大,有多座宝塔。有由于此处建筑受损严重,该景点每日限客人。站在巴肯山上可以俯瞰吴哥城。日落尤其美。 巴肯山(Bakng),图片来自网络 日落巴肯山(Bakng),图片来自网络 耶输跋摩一世另一个重要成就是他修建了一个7公里乘以4公里的人工水库。这是一个统治者为百姓作出的最大民生工程。它可以有效地防止洪涝同时救济干旱。 耶输一世以后,吴哥王朝经历了一波混乱,直到拉坚德拉跋摩一世执政。他于年建了东水库的护神庙东美蓬寺(EastMbon),并与年修建了比粒寺又称变身塔(PrRup)。 比粒寺(PrRup),图片来自网络 东美蓬寺(EastMbon),图片来自网络 拉坚的儿子阇耶跋摩五世,建了新的国庙茶胶寺(TaKo),这里提一下是因为该景点目前由中国的研究团队承接修复。五世时期,吴哥古迹群里非常重要的建筑女王宫也落成。 茶胶寺(TaKo),图片来自网络 女王宫(BantaySri)是拉坚和阇耶五世的重要辅臣Yajnavaraha修建的神庙,跟女王、妃子甚至任何女性无关。它是一个僧侣供奉给湿婆神的庙宇,但名称却以讹传讹地流传了下来。女王宫的雕刻非常精美,可以说是吴哥古迹当中技艺最精湛的,属于必看景点。寺庙里华美的女神雕像被西方人称之为“东方的蒙娜丽莎”。 女王宫(BantaySri) 苏利耶跋摩一世修建了工程浩大造福百姓的西水库,目前仍在使用。国王耶迭多跋摩二世(Udayaditvarman)修建了巴普昂寺或称巴方寺(Bapuon)。 巴方寺(Bapuon),图片来自网络 吴哥王朝随后又进入了一波动乱直到苏利耶跋摩二世。这位野心勃勃的统治者开疆扩土使帝国不断壮大,正是他修建了象征着帝国风范的吴哥寺(AngkorWat). 吴哥寺(AngkorWat) 吴哥寺(AngkorWat),图片来自网络 苏利耶二世死后都城竟被越南的占族攻破,帝国濒临灭亡。幸而,吴哥历史上最伟大的国王阇耶跋摩七世诞生了。他被作为质子从小生活在敌国,等他成人时回归,于年登基,开始重振高棉帝国。对外他带领军队战无不胜,对内他修复大吴哥城即通王城(AngkorThom),包括几个重要的现存建筑,如象台,圣剑寺,塔普伦寺,巴戎寺等,直接成就了周达观使团在年所见之壮观的都城景象。 圣剑寺(PrahKhan),图片来自网络 塔普伦寺(TaProhm) 巴戎寺是必游之处。它的一百多座砖雕佛像让全世界记住了“吴哥的微笑”。 巴戎寺(Bayon) 阇耶七世之后吴哥王朝走向不可挽回的衰败。年被迫迁都,留下了这一个失落的帝国被烈日暴雨侵蚀,被丛林草木湮没。 第三部分印度教的众神 正如中世纪的教堂是为上帝而修建,吴哥的大部分寺庙也是为了敬拜神灵而造。吴哥文化信奉印度教。 高棉人从扶南王朝时期就深受印度教的影响,有好几任国王都是印度人,因此吴哥古建筑里到处可以看到印度教的图解故事和人物形象。 那么,印度教是什么样的宗教? 印度教是一个历史悠久,不断成长的宗教,是当今世界上第三大宗教(次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它起源于公元前0年雅利安人定居印度形成的吠陀教,崇拜自然,信奉多神,教义为四部《吠陀经》。 公元前7世纪,吠陀教发展为婆罗门教,主要的变化是深化了种姓等级的概念,同时奉梵天、湿婆和毗湿奴为三大主神。 婆罗门教强调的种姓制度与基督教教皇高于一切的理念功能类似,都是为了固化阶级,加强统治。 种姓制度把人按照地位和职业分为四个种姓。最高种姓为专管祭祀、教授吠陀知识即负责教徒精神生活的婆罗门;第二种姓为保护国家、老百姓、担任国王、将军、武士的刹帝利;第三种姓为提供生活物质资料的由农民和工商业者组成的吠舍;最低种姓为无技术、专门为以上三个种姓服务的首陀罗。除了四大种姓之外,还有“贱民”,他们大多数为森林部落和被开除出种姓的人,他们干最脏最累,最下贱的活,被看做是不可接触者。种姓是职业世袭,永世不变。——摘自《印度文化的主流——印度教》 种姓制度直到现在仍有深远的影响。 婆罗门教还提出了“生死轮回”和“梵我合一”等宗教理念。 公元4世纪前后,婆罗门教受到佛教与耆那教的冲击开始吸收他们的教义,最后在公元8世纪演化了今天的印度教。 印度教的教义除了早期的吠陀经,还包括《奥义书》、《往生书》、《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等,典籍十分丰富。 吴哥遗迹里可以看到的形象和故事大多来自于两大史诗中脍炙人口的经典片断。 由于印度教持续地发展变化,流传广泛,而且神明众多,加上很多神还有自己的各种化身,所以很难尽其掌握,即便是同一个神,形象也不尽相同。 为大家选取几个在吴哥最常见的神灵形象一一介绍。 梵天、湿婆和毗湿奴为印度教三大主神。 左:梵天,中:毗湿奴,右:湿婆 梵天(Brahman),是创造之神,相当于希腊神话里的宙斯地位。他一般的形象是四个脑袋,四个手臂。Brahman同时也可译为婆罗门和梵,是印度教的根源,同时他也是佛教里四面佛的原型。 不过我们在吴哥文化中很少看到梵天的形象,主要出现的还是另外两位主神。 毗湿奴(Vishnu),是保护之神,他常常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天生有慈悲之心。他的形象很容易辨认——四只手,分别拿着金刚杵(mac)、海螺(conch)、日轮(SundarshanChakra)和莲花蓓蕾(Lotus),他的坐骑也是印度教里很重要的神——鸟神迦鲁陀(Ganuda)。 毗湿奴像,图片来自网络 吴哥寺就是供奉毗湿奴的神庙。不过可能因为在国庙里面毗湿奴就是比比的地方厉害一些,所以这里的毗湿奴有8个手臂。 毗湿奴像,图片来自网络 克拉凡寺也是供奉毗湿奴的寺庙,可以看到不少壁雕。 坐在迦鲁陀身上的毗湿奴像,图片来自网络 他的妻子吉祥天女(Lakshmi)跟毗湿奴拥有一样的四只手臂和法力。 克拉凡寺里的吉祥天女((Lakshmi)砖雕,图片来自网络 鸟神迦鲁陀通常出现在屋檐处 鸟神出现在建筑物的基座上 湿婆(Shiva),是破坏之神。传说他经常坐在须弥山上苦行修炼,拥有无穷的法力。当他开始跳舞时,世界就会毁灭。我们在吴哥会看到不同的湿婆形象,有时他就骑着他的坐骑神牛Nandi,有时他在火焰中舞蹈,另外他还有一个形象叫做林迦(Linga),是印度教里非常重要的生殖崇拜符号。 湿婆的妻子叫乌玛(Uma),比他小一号,有时会和他一起坐在牛上出现。 抱着乌玛坐在须弥山上修炼的湿婆,女王宫门楣上 吴哥随处可见的生殖器崇拜,这个石柱就是湿婆的化身,叫做林迦。而下面的底座则是湿婆的妻子乌玛的象征,叫做约尼(Yoni)。 女王宫引道上全是林迦。气势磅礴。 除了三大主神,我们还会看到其他的神明。 因陀罗(Indra),天空之神,掌管雷电和雨水。雨水之于高棉人至关重要,所以我们会看到较多因陀罗神的雕刻。他的坐骑是一支三头大象,很容易辨认。 因陀罗雕刻,女王宫 阿帕莎拉(Apsara),飞天女神。她们诞生于浪花之中,手里拿着莲苞,象征生命的美好。在吴哥看到数量最多的雕刻大概就是Apsara了,仅在吴哥寺就超过个。我女儿给她们取的名字是“石头公主”。而在女王宫的飞天雕像,则被法国人成为“东方的蒙娜丽莎”。 在莲花上跳舞的飞天,巴戎寺 女王宫的Apsara 吴哥寺的飞天仙女 那迦(Naga),蛇神。这应该是在吴哥遗址中分布最广泛的形象,几乎在每个景点都可以看到。那迦通常以五头、七头、或九头的形象出现,身体则是护栏的造型,同时起到保护建筑的作用,长得可能有点像长凳,但是千万不要去坐哦。 七头那迦 那迦的身体很神圣不能坐 哈努曼(Hanuman),猴神,是《罗摩衍那》的主角之一,法力无边,会多种变身技能,据说是孙悟空的原型。他带领猴子军队帮助王子罗摩战胜恶魔,救回了王妃悉多。 哈努曼雕像,女王宫 从元朝使者周达观的记录中,我们知道吴哥帝国的都城曾经无上辉煌,到处都是金光闪闪的建筑、雕刻和壁画,那时候的寺庙和宫殿装饰采用了大量的黄金、琉璃及彩绘。经过千年的历劫之后,琉璃破碎,黄金被掠,彩绘失色,以至我们现在看到的吴哥总体上是灰暗的色调。 褪去层层华丽的吴哥城虽然不再惊艳,但它屹立的骨骼和精致的脉络更加饱含力量,令人震撼! 当你真正了解吴哥的建筑和雕刻,一定会感叹不虚此行。 第四部分吴哥的建筑 精妙的布局 吴哥遗址中的很多寺庙都有极为严密的规划,主体建筑和周边布局融为一体。 以吴哥窟、东美蓬、女王寺为例,不论区域大小,我们都可以看到护城河、引道、回廊、藏经阁等配套设施包围和保护着主体寺庙形成完整的建筑生态。一方面,吴哥匠人们通过周边布局来衬托出神庙的庄严伟岸,同时也给予参观者(膜拜者)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沉淀情绪,怀着一颗安宁之心进入庙堂。 这种空间的留白和循序渐进的建筑层次,是对禅境美学和东方哲学最好的诠释。 吴哥窟当仁不让是吴哥遗迹中最出色的建筑群,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群落。 吴哥窟最核心的内墙区面积约为m*m,8.5万多平方米,加上了引道和莲花池等扩展到外墙区的面积为m*m,超过82万平方米,区域增加了近10倍。外墙四面被巨大的护城河环绕,整体面积为1m*1m,约万平方米,即公顷。 庙宇都集中在核心的8.5万平区域,其他的22个8.5万平方都是为了烘托和保全它们。果然是人间天堂。 从GooglEarth俯瞰图可以看到中心寺庙群和整个吴哥窟的关系,如同一颗层层包裹下的明珠。 宏伟的工程 布局之外,我们更要谈谈吴哥窟高超的建筑工程。 首先,他们解决了在极端天气下的地基永固问题。 吴哥窟几乎是漂浮在沼泽上的,底下由巨量的地下水支撑。由于柬埔寨半年暴雨半年干旱,使得地下水的潮起潮落变化极大,这样十分容易破坏地基的牢固性。但是古代高庙匠人通过挖掘护城河来分流和储存雨水,从而稳定地下水的水位,也保护好了地基。 其次,高棉工程师善于利用各种建筑材料。他们用在建渠时挖出的沙土作为围墙的填充物,同时在外面用柬埔寨盛产的红土石加以固定。 红土石(Latrit)是一种很奇特的石材,它的主要成分是铁、铝和石英,在潮湿状态下十分柔软,易于加工打磨,能被随意切割成各种尺寸,而当它干燥硬化时又能坚刚如铁,用它来作为地基和墙体是非常合适的。当然,它的缺点在于表面坑坑洼洼,于是,工匠们又找到了另一种材料来覆盖红土石,那就是砂岩(Sandston). 砂岩(Sandston)的产地集中于吴哥王朝的发源地——库伦丘陵。开采石材的过程非常艰辛,搬运也劳命伤财。工匠们用仅有的原始工具,发明了竹筏水运、鹰架滑轮等系统来搬运和摆放重达2-12吨的巨石。 砂石的剃刀接缝 砂石之间的拼接做到了严丝合缝。我们在吴哥窟看到许多精美的浮雕,几乎注意不到每块石头之间的凹凸,墙面如同一体,这在建筑学上被称为“剃刀接缝”(RazorJoint),技艺高超。 高棉人采用“磨蚀”技术,利用砂石的互相摩擦来打磨光滑石头的表面及侧面,使得砂石能够不使用任何粘合材料,紧密无缝地拼接在一起,并保持千年。令人叹为观止。这一做法也成全了吴哥窟举世无双、栩栩如生的巨幅壁雕。 再次,吴哥窟的建筑结构巧妙。双层回廊是最突出的案例。外廊采用普通的无墙圆柱结构,主要用于雨季时行走,既能避雨也不影响采光。而比较封闭的内廊则适宜高温的旱季,室内温度远低于室外,高高的窗户以棕糖树干形状圆柱作为装饰,一方面缓和了刺眼的日光,同时又在地面形成了优美的投射。于细微处见功底啊。 吴哥窟的外廊,outrgallry,imagfromintrnt 吴哥窟的内廊,innrgallry,imagfromintrnt 吴哥窟的内廊窗台,gallrywindow,imagfromintrnt 第五部分吴哥的浮雕 建筑以外,吴哥的浮雕同样惊为天人。最重要的代表作分布在吴哥窟、巴戎寺、女王宫三处。 伟大的壁雕 我们依然先看看吴哥窟。吴哥窟的浮雕长达米,内容纷繁,人物众多,而且惟妙惟肖,浮雕大体的分布如下: 吴哥浮雕长廊的布局,layoutofcarvinggallry,imagfromintrnt 东回廊:“搅动乳海”和“毗湿奴大战阿修罗” 搅动乳海,ChurningofMilkySa 西回廊:“俱卢之战”和“楞伽之战” BattlofKurukshtra,俱卢之战 BattlofLanka,楞伽之战 南回廊:“苏利耶二世行军”和“天堂和地狱” HavnandHll,天堂和地狱 西回廊:“黑天战胜波诺”和“神和魔鬼大战” KristnasVictoryovrBana,黑天战胜波诺 吴哥窟另一个浮雕题材就是多达个的飞天女神。每一个女神形象都不尽相同,出现的位置也比较随机,走着走着迎面出现了三个手牵手的女孩子,或者扭头一侧就瞥见几位微笑的女神。不知道为什么,当我身处其中很是感动,这么古老、庄严、灰调的庙宇因为有了如此鲜活纯真的“定格少女“们而永葆了青春。 据说这是几千个Apsara唯一露齿而笑的~ 精巧的“刺绣雕” 高棉匠人还擅长锦缎式的雕刻技术,和刺绣工艺相仿。在吴哥窟的走廊两边,我们就能看到十分精细的花纹。在坚硬的石头上面雕出繁复的“锦缎”需要极为出色的功力。 吴哥窟的墙雕,刻的是搅动乳海产生的浪花 吴哥窟的墙雕 这种锦缎式浮雕在女王宫更加登峰造极。 女王宫的柱子 女王宫的门楣 女王宫的柱子 细节非常精巧,每一笔都兢兢业业。 吴哥的微笑 巴戎寺是吴哥必去遗迹,也是“吴哥的微笑”之来源。它拥有多个巨石佛脸浮雕。每一个头像体积很大,同时需要克服砂岩的拼接凹凸,又处于这么高的建筑顶上,雕刻难度可想而知。特别考验工匠对整体石块的规划和把握。 巴戎寺佛雕 巴戎寺佛雕 巴戎寺佛雕 第六部分印度教经典故事 正如欧洲教堂中的各种基督教圣经图解,吴哥遗迹群到处分布着印度教故事和形象。 创世纪—搅动乳海 “搅动乳海”是印度神话里最著名的故事之一,可以说在印度教教徒中家喻户晓。 搅动乳海的漫画,imagfromintrnt 世界因为受到诅咒,万物趋向枯竭。此时天神(Dvas)和魔界阿修罗(Asuras)结成联盟,意欲搅动乳海,获得长生甘露。他们以曼荼罗山为支点,以蛇王瓦苏基为绳,天神持头,阿修罗握尾,不停地搅动海洋。在搅海的过程中,海里生出了许多宝物和神仙,其中包括我们多次提及的apsara飞天女神。这个两方持蛇的场景出现在吴哥的城门门口,也出现在很多的浮雕当中。 通王城南城门 吴哥窟浮雕 千年以后,一位手捧甘露的神医从海底升起。这时,天神和阿修罗为了争抢长生而激烈地战斗起来,天神势弱寻求毗湿奴的帮助,毗湿奴大神用计引开阿修罗,让天神都喝到了甘露。其中一个阿修罗罗睺不甘心失败,乔装混入天神,正当他喝下甘露之际,毗湿奴将它的头砍了下来,于是它的头得到了永生,身体则化为了星辰。 在网络上看到的非常可爱的三联漫画 罗摩衍那的故事 罗摩衍那是印度两大史诗之一。它讲述的是毗湿奴的化身之一罗摩王子联合猴王哈努曼打败恶魔罗婆那,救回妻子悉多的神话故事。 《罗摩衍那》意为罗摩的历险,全诗分为七个篇章即《童年篇》、《阿逾陀篇》、《森林篇》、《猴国篇》、《美妙篇》、《战斗篇》和《后篇》。 印度国王十车王老年得了四个王子,大儿子罗摩,二儿子婆罗多,三儿子罗什曼那和四儿子沙多罗那。 十车王老年得子 大王子罗摩实为毗湿奴下凡而生,特别英勇正直。他通过拉开湿婆之弓赢得了大地之女悉多的芳心。他战胜巨人的故事,我们曾在往期推送中介绍过。毗湿奴神的会面:印度小画 罗摩拉开湿婆之弓 十车王一心想传位于他,不幸受奸人挑拨,十车王不得不听从爱妃的要求,将罗摩、悉多和罗什曼那放逐森林十四年,并立婆罗多为王。 罗摩告别十车王 不同于现代宫廷剧情节的是,罗摩这位同父异母的兄弟婆罗多同样刚正不阿,他竟然千里迢迢找到罗摩,请他回去继承王位。罗摩坚决不回,婆罗多带着他的木屐回国,并一直供奉在国王宝座上。兄弟真情令人感叹! 婆罗多顶着哥哥罗摩的木屐回国 罗摩一家在森林里遇到各种历险,终于遭到大难。悉多被魔王罗婆那掳走到了楞伽城。 罗摩和弟弟万分心焦,他们日夜兼程找到了可以指引他们的猴王苏曷梨婆。他们帮助猴王打败了他的哥哥夺回了王位,苏曷梨婆也兑现承诺派出他庞大的猴子军队帮助罗摩寻找悉多。 其中最能干的大将就是哈努曼Hanuman,我们在女王宫可以看到他的雕像。很多学者包括胡适、陈寅恪等都认为哈努曼就是孙悟空的原型,他天生为神、力大无穷、善于变化同时足智多谋。 哈努曼猴脸人身的形象 他在解救悉多的过程当中,遇到了许多妖魔鬼怪,却一一化解,最终完成使命。 哈努曼和悉多 摩诃婆罗多的故事 摩诃婆罗多约万字,是一部内容繁杂,历史悠久的百科全书式的史诗。它的成书时间约从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四世纪,历时八百年。主线是婆罗多族的内部争斗,中间穿插了各种支线故事,故事当中又套故事,结构层层叠叠。 全书分作18篇:《初篇》、《大会篇》、《森林篇》、《毗罗篇》、《备战篇》、《毗湿摩篇》、《德罗纳篇》、《迦尔纳篇》、《沙利耶篇》、《夜袭篇》、《妇女篇》、《和平篇》、《教诫篇》、《马祭篇》、《林居篇》、《杵战篇》、《远行篇》、《升天篇》。 摩诃婆罗多电视剧剧照,集,汇集了印度的男神女神级别的演员 主线故事的梗概如下: 从前有八位仙人在闲逛的时候得罪了极欲仙人,受到了诅咒,被罚要去人间走一遭,其中一个则被要求留在人间历劫。 八位仙人去求助恒河女神,于是恒河下凡与人间国王福身王结了婚。恒河女神每生下一个孩子,就马上将其放入水中溺亡,不明真相的福身王痛苦不已。终于在第八个孩子出生之际,福身王决定留下孩子。这个孩子叫做天誓,深受福身王宠爱,而恒河女神就此离开了国王。 多年后,国王遇到了渔家女贞信,娶她为妻,并答应授予她的儿子以王位,天誓为了成全父亲,放弃王位,出走森林。 王位争斗还是发生在了贞信的孙辈身上,持国和般度。持国生下了以难敌为首的个儿子,而般度生下来以坚战为首的5个儿子。坚战五兄弟共娶了一位妻子黑公主。 坚战五兄弟 美到令人窒息的黑公主 由于难敌的刁难和陷害,坚战五兄弟被流放到森林12年,难敌多次失信,双方终于爆发战争—俱卢之战,我们可以在吴哥窟看到长幅壁雕记录此事。战争历时18天,波及面广,伤亡无数。难敌和99个兄弟全部战死,坚战方也死伤惨重,尽管他最后得以称王,但出于忏悔,不久后坚战携兄弟和妻子隐退修道,最后都升天成仙了。 俱卢之战浮雕,吴哥窟 第七部分众神之下的人间 吴哥遗址主要是神的世界,在高棉文化里,石头建造的宫殿只能奉献给神,人类居住的场所一般使用草木,所以很快就消逝了。也就是说,从如今保留下来的建筑里去追溯百姓生活不太可能了。同时,吴哥文明没有印刷术,记录一般写于芭蕉或棕榈叶上,日久天长也早已不留痕迹。由此,中国元朝使者周达观撰写的《真腊风土记》成为了现代研究古高棉文明的珍贵史料。 一边读《真腊风土记》,一边走访吴哥古迹,会有一种时空交错的幻觉。 治国的蛇精 周达观写道: 其内中金塔,国主夜则卧其上。土人皆谓塔之中有九头蛇精,乃一国之土地主也,系女身。每夜(则)见国主,则先与之同寝交媾,虽其妻亦不敢入。二鼔乃出,方可与妻妾同睡。若此精一夜不见,则番王死期至矣;若番王一夜不往,则必获灾祸。《真腊风土记》吴哥国王每夜都必须只身到金塔里跟蛇精睡觉,方能保天下太平。感觉这是第一代国王想静一静而编造出来的故事... 吴哥的景点空中宫殿 上天的判决 周达观写道: 又两家争讼,莫辨曲直。国宫之对岸有小石塔十二座,令一人各坐一塔中,其外两家自以亲属互相堤防。或坐一二日,或三四日。其无理者必获证候而出,或身上生疮疖,或咳嗽热证之类;有理者畧无纎事。以此剖判曲直,谓之天狱,盖其土地之灵有如此也。《真腊风土记》象台对面的审判塔 古吴哥时代,如果遇上难判的官司,原告被告都会被关押在监狱里,他们认为假以时日,有罪的人会生病,无恙的人则可被赦放。今天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象台对面的12座审判塔,里面曾住过多少冤屈的灵魂。 古老的泳池 周达观提到高棉人酷爱洗澡,到处都是澡池,男男女女都是全裸入浴,毫不避讳。他觉得颇不可思议。后来他发现部分唐人一面嚷嚷着仁义礼教,一面偷偷地溜进混浴当中。 畧不以为耻,自踵至顶,皆得而见之。城外大河,无日无之。唐人暇日颇以此为游观之乐,闻亦有就水中偷期者。《真腊风土记》高棉人还认为泡澡可以治病。我们现在了医院最重要的设施就是大型浴池。 国人寻常有病,多是入水浸浴及频频洗头,便自痊可。真腊风土记医院龙蟠寺 裸露的着装 我们在巴戎寺的浮雕上看到的高棉人日常着装跟周达观的观察一致。巴戎寺的浮雕也是吴哥遗址中唯一一处能了解古高棉百姓生活的地方。 古高棉人不论男女几乎全身赤膊,只用围腰遮住下体。 自国主以下,男女皆椎髻,袒裼,止以布围腰。出入则加以大布一条,纒于小布之上。 大抵一布纒腰之外,不以男女,皆露出胷酥椎■〈髟上告下〉跣足。 《真腊风土记》娱乐的日常 据周达观记载,吴哥人民的生活充满乐趣,活动丰富,我们在浮雕上也能看的出来,吴哥盛期,民众安居乐业。 下棋,图片来自网络 打猎,图片来自网络 比剑,图片来自网络 斗鸡,图片来自网络 斗猪,图片来自网络 捕鸟,图片来自网络 就此,我们把前两季的长文整合为了完整的手册,向大家展现了吴哥遗迹的精华。期待大家都能去看一看这一世界文明史的璀璨瑰宝。 后记 因为吴哥之行,得以了解《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两大史诗。所以特别想借此机会表达感激。 感谢季羡林先生翻译《罗摩衍那》,感谢黄宝生等老师翻译《摩诃婆罗多》。这些对生僻教义、印度古语的精准译文,耗费大量的心血,几乎是一生的工程,令人敬仰。 猫奴季老 黄宝生老师 本篇推送参考资料还有如下,感谢前人智慧 周达观《真腊风土记》 蒋勋《吴哥之美》 李晨阳《列国志:柬埔寨》 毛世昌等《印度文化的主流——印度教》 杜帕妲译《罗摩衍那的故事》 本篇完。 推荐阅读 走进失落的帝国 毗湿奴神的会面:印度小画 芝加哥的修拉和梵高们 去澳洲可以看哪些画作? 为什么在柏林看画?(下) 如何在罗马邂逅卡拉瓦乔 长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