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大科研活动开展情况 1.坚持读书活动,打造书香校园。继续在全校师生中开展读书学习活动,成效显著。在全校开展“教育因读书而精彩”读书心得征文活动,共收到征文稿件多篇,经过评审,共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4名;在全县“阅读,让教育更精彩”为主题的教师读书心得征文比赛中,我校推荐的李圯校长,赵贤淑老师的作品获一等奖,赵宜老师获二等奖;举行了“书香浸润人生,阅读点亮教育”青年教师读书分享活动。共有8名青年教师参加活动并分获一二三等奖;在全县阅读工作评选活动中,有6名学生获得“校园阅读之星”称号,常锦红,杨雪花老师被评为“校园阅读工作先进个人”。 2.落实青蓝工程,助推专业成长。认真贯彻落实青年教师培养“”能力提升工程,继续实行学科教师结对培养计划,为新入职和转学科的9位教师举行了隆重的“拜师仪式”,签订培养协议,学校领导定期跟踪听课,随时进行课堂诊断,举办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有15位同志进行了全校性的教学展示,为青年教师成长搭建平台;组织12位青年教师参加cctalk平台的青椒计划学习课程,使这一基于互联网的大规模社群化教学,助力我校青年教师教师成长,我校教师吕静美、殷海崧参训认真,被评为本学年优秀青椒学员。并且组织15名青椒学员参加了教育局主办的“颂祖国话教育促发展”为主题的成长沙龙活动,展现我校青年教师风采,获得一致好评, 3.抓实各级培训,提升教师素养。本学期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安排15名教师参加省级以上培训,有22名教师参加国培网络研修,有25名同志参加市级教学观摩研讨,有多人参加县级学科培训。 4.借助信息技术,助力教学改革。⑴以录播室为阵地,深入开展“三课两活动”。开校之初对全学期的公开课进行了统一安排,提高了公开课的时效性,实现了每人一节公开课的目标。⑵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课堂网络直播活动,提高了大家对录播设备的应用能力,也规范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⑶以教师教学空间应用为抓手,提升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本学期全面推行了网络备课,规范了校本资源库资源建设,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了网络评课、网络教研活动30多次,极大地调动了教师教学空间应用的积极性。我校生物教师王丽获首届金塔县网络学习空间展评一等奖,李杰、俞兴俊获二等奖,吕瑾美获三等奖。 5.规范科研管理,强化科研实效。我校教师全学年正式发表论文41篇,《金塔教育》教师发表作品93篇,《三中教苑》80多篇;年“一师一优课”评选中,刘兴生、李柱萍获一等奖,韩玉财、王学明获二等奖;在“甘肃省中小学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共有17名教师获奖;甘肃省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竞赛中,我校共上传微课、论文、案例50多件,其中魏成龙,王丽(生物)老师的作品由市教育局推优参加全省评优;本学期李生虎老师的省级课题立项,杨少春、李生虎、王学明三位老师市级课题立项;杨雪花、杨君花、何彩宏、常锦红老师获市级骨干教师称号;王学明、杨少春、李东、孙学龙获市级农村乡镇骨干教师称号;张瑞老师出色完成了县教研室交付我校完成的全市英语教学示范活动。 二、教科研工作亮点 1.理念引领多级联动,促进教师教科研观念转变。校领导、处室、教研组充分利用网络、教研活动等途径,向教职工推送精心挑选的学习资源,对教职工进行教育发展形势研判和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的渗透,凝聚、整合精神力量,营造了良好的教科研氛围。 2.抓实课堂教学机制建设,提升课堂教学效益。通过校领导高频次推门听课指导,年级组、处室适时组织活动引领,备课组、教研组精心组织听课议课的撬动,本学期“三课两活动”计划得到了顺利而富有实效的推进,教师课堂教学互学、互促、互鉴的风气悄然形成。 3.融合信息技术,打造智慧课堂。为构建“有效课堂”,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开校以来,教科处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为导向,积极探索“互联网+”环境下课堂教学新模式,多次开展“互联网+”教学创新研究系列活动,促进教与学方式的改革。 4.借力数字校园创建,促进校本资源质的提升。在县电教馆的指导下制定了学校校本资源库建设实施方案,细化资源库建设的要求,并进行了骨干培训,通过骨干辐射带动其他教师。目前资源库建设、网络备课、网络教研都得到了常态化的开展。 5.抓实各级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科研素养。本学期教科处指导教研组进一步规范开展校级微课题研究,新申报1个省级课题、4个市级课题,1个省级课题申请结题鉴定,教师的课题研究热情进一步高涨。 三、存在的问题 1.有效课堂建设发展不平衡。最主要的是个人发展很不平衡,部分中老年教师独霸课堂,满堂灌,课堂气氛沉闷,不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教学随意性强,教学方法单一,不能用普通话教学,方言重,教学效果差。 2.教师缺乏专业成长的内驱力。部分教师对课程标准研究不深入,解读不到位,对教材缺乏研读,课堂教学设计草草应付,不钻研教法和学法,导致课堂,集体备课后的二次备课不到位,教学无章法,效率低下。 3.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层次低。对眼下的有信息化引领的课堂教学改革认识不到位,缺乏主动融入改革的热情,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任然停留在浅显的层次,尤其是智慧课堂应用缺少深层推进的动力。 4.集体备课实效性不强。集体备课提供了课堂教学组织的参考范本,具体执行必须根据个人情况进行加工整合,但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到位,必须改进。 5.教师辅导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热情不高。《金塔教育》学生采稿率低,离教育局下达的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 四、下学期的目标 1.狠抓制度落实,规范教科研活动; 2.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培养教科研骨干; 3.依托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升教科研层次; 4.抓实教科研常规,助推教科成果孵化。 供稿教科处 编辑茹建新审核张德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ntazx.com/jtfc/924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