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肃南县西岔河村,平坦的水泥硬化路贯通各定居片区、敞亮的牧民新居矗立道路两侧、蜿蜒的自来水管延伸至每家每户、动力电和宽带网络实现全覆盖、“菜单式”技能培训涉及各产业形态、年迈的老人有了养老保险的庇护、广场舞成为妇女们晚饭后的“必修课”、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绿色农畜产品成为新时尚……如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西岔河村农牧民,已彻底告别村道难行、房屋破旧、饮水不便、信息封闭的落后面貌,在村党支部的坚强引领下,日子过得红火又甜蜜,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西岔河村的巨大变化,浓缩出肃南县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精彩篇章。近年来,肃南县按照“强组织夯基础,抓党建促发展”的总体思路,积极探索实践“支部+”工作模式,先后创新“支部+美丽乡村建设”、“支部+苗木产业培育”、“支部+乡村旅游发展”、“支部+基础项目推进”等工作模式,实现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强劲“动力引擎”。 注重优势培育,产业兴旺“奏新曲” 肃南县以“创建服务型党组织”为切入点,依托资源禀赋和地域优势,结合农牧村“三变改革”,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模式,不断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努力壮大农牧村集体经济,着力打造“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党建品牌。皇城镇皇城村全力实施土地流转,引进种植高原藜麦余亩,吸收贫困人口就近务工,户均增收元。大河乡西柳沟村大力发展“田园人家”乡村旅游业和“生态育苗”苗木种植业两大“绿色产业”,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成立西柳沟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和“绿陇”苗木专业合作社,培育改造特色民宿4户、玉石根雕加工户1户、牧家乐5户、烧烤营地8户,年均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余万元;流转群众耕地余亩,种植苗木43万余株,出售余株,按照“保底+收益分红”的分配方式,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2.3%。马蹄乡大都麻村依托金塔寺石窟享誉国内的知名度,大力发展以休闲度假、民俗体验为特点的乡村旅游,推动文化旅游与种养殖、农家餐饮业深度融合,开办7家牧家乐,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户均年收入达3万元。康乐镇赛鼎村通过建设“共享牧场”,在网上认领出售羔羊,羔羊的只均售价比市场价高出-元,农牧民户均实现增收0元。 突出绿色发展,生态宜居“焕新颜” 在皇城镇皇城村,一排排错落有致的砖混结构房屋,一条条平坦笔直的乡间水泥道路,一盏盏挺拔明亮的街道路灯,一户户精致整洁的卫生厕所,一座座宽敞大气的储草大棚,一片片金黄灿烂的耕地农田,一群群悠然吃草的牛群羊群,一个个喜笑颜开的农牧民群众,在朝霞晨雾之间勾勒出一幅山清水秀、牛羊肥壮、恬静悠闲、和谐安康的美丽乡村田园画卷。村党支部书记马文涛感概道:“党建引领不是喊口号,你得实实在在干,才能得到群众信任!取得如今旧貌换新颜的巨大变化,支部最大的动力就是全村党员群众的支持信任。” 肃南县以农牧村环境整治为突破口,成立以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全面实施以“改路、改电、改厕、改水、改房、改景、改脑、改业”为具体抓手的“八改”工程,持续开展乡村环境绿化、净化、美化行动。大河乡西岔河村整合项目资金余万元,拆除、维修改造危旧房屋77间,新建游牧民定居工程住宅9户、储草棚59座、多功能剪毛棚1座、人畜隔离带75户,新建、改建厕所84座,新建绿化带米,硬化村内道路1.5公里。西柳沟村完成71户房屋改造提升工程,在沿街墙面手绘二十四节气主题文化墙;完成滨河廊道、丹霞步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投放垃圾斗(箱)25个,建成水冲式卫生厕所17户,配置电动垃圾车1辆,全村生活垃圾收集、污水处理、卫生改厕实现全覆盖。 传承文明乡风,转变观念“育新风” 来到美丽的山城肃南,核心价值观宣传标语随处可见,“志愿红”“环卫黄”“出租蓝”有序到岗,各司其职。城市街道干净靓丽,交通秩序井然有序,路旁鲜花竞相开放,一事一物,无不彰显城市整洁,乡风文明。肃南县将培树文明乡风作为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举措,大力传播文明理念、倡导文明行为、营造文明环境。皇城镇河西村以打造藏乡文化墙,建设农家书屋和文化广场为抓手,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通过推荐评选五星文明户、优秀员、法律明白人、好婆婆、好媳妇等先进 典型,营造乡风和顺、邻里团结、家庭和睦、尊老孝老的藏乡文化氛围,接续传承保护藏乡本土文化。祁丰乡文殊村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协会”,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建立婚丧嫁娶工作台账,组织党员签署禁毒、禁赌承诺书,推进移风易俗,提升文明素质。红湾寺镇隆畅社区居民窦兰英获评“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成了张掖市首个全国道德模范,一时间,“信义奶奶”的故事传遍陇原大地,让更多的人看到了肃南县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树立起的标杆和榜样。近年来,肃南县加大典型模范评树表彰,全县共培树全国道德模范、“好人”2人,省级道德模范2人,“十大陇人骄子”3人,全省“文明家庭”1户,市县各类道德模范典型80人,全县90%以上的农牧民家庭获得“五星文明户”称号,让身边的典型事迹得到广泛传播,用身边的榜样引领农牧民群众崇德向善。 坚持夯基固本,建强基层“筑堡垒”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新一轮农牧村(社区)“两委”换届中,肃南县把一批年纪轻、学历高,眼界宽、思路活,想干事、干成事的优秀人选充实到基层班子,给个农牧村和3个社区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注入了新鲜血液,积蓄了一股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在康乐镇赛鼎村,党支部书记杨存海一边指挥镇兽医工作站技术人员开展草场登记、羔羊苗注射、健康体验等工作,一边不停地手机屏幕,用“智慧牧场APP”在网上出售认领羔羊。称重量、拍照片、打耳标、戴项圈、传信息……一道道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杨存海忙得不亦乐乎。”这是该村自年首次开通“智慧牧场”以来,连续三年在网络上出售羔羊的火热场面,让农牧民群众尝到了网络销售的甜头。 近年来,肃南县以农牧村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和“四抓两整治”为抓手,着力补齐基层党建短板弱项。明花乡投资余万元,新建改造黄河湾村、灰泉子村等14个村活动阵地。大河乡投资81万元改建提升东岭村、红边子村等7个村级阵地,夯实了基层战斗堡垒。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深入推进8件基层党建实事办理活动,激励基层党员干部在高质量发展中担当作为。把新任村(社区)干部培训纳入全县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主体班次,以集中培训和传帮带等方式,帮助新任村干部提升履职能力,强化农牧村干部队伍建设。将离任村(社区)干部和老党员生活补助标准在原有基础上每人每月分别提高20元,切实加强党内关怀,让离任老干部和老党员持续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