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8/1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白癜风专家研讨会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020/5778322.html

7月4日上午9点半,记者跟随蔺世琦来到了金塔县图书馆,“同行”的还有多本《读者》杂志,这是蔺世琦从年累积至今的个人收藏。作为忠实粉丝,很多杂志的封面上都带有蔺世琦到兰州出差时几次拜访《读者》总部申请盖下的印章,其中有一本还是习总书记参观时翻阅过的。他此行的目的,是用这些20多年珍贵的留存,在图书馆建立起一个读书角。

10点刚过,我们离开图书馆,准备到张天亮的家里,看望他和他的母亲。去年冬天,蔺世琦在市场买菜的时候看到了正在修鞋的张天亮,心想这么冷的天,还能出来干活肯定有难处,便上前询问了具体情况。原来,张天亮患有先天小儿麻痹,家中同住的还有80多岁的老母亲。蔺世琦找到张天亮所在社区了解情况,从那以后便时不时地去看看。在听说张天亮最近总是腿疼后,蔺世琦又专程去接上自己的小学同学张正龙,想请身为按摩师的他帮忙给张天亮按按,途中还去超市给老人买了箱牛奶。张天亮的母亲一见面就亲切地拉着蔺世琦唠起了家常。

蔺世琦是金塔县鸳鸯池水库管理所一位普通的职工,也是金塔县航天爱心志愿者协会会长,但在金塔当地,人们都习惯叫他“蔺好人”。“好”字的背后是蔺世琦几十年如一日的履行和坚守“帮人所难、助人所困”的人生信条。他曾两次置自己生命于不顾,跳进水库搭救不慎落水者;曾孤身一人冲进滚滚浓烟,扑灭了失火房屋中的大火;曾拿着捡到的钱包在路边苦等数小时,将财物原封不动送还失主手中;曾冒着生命危险,从疾驶而过的车前拉回了被吓呆的孩童;他曾医院,并自付药费……大事小情,无不从一个“善”字出发。不论是乡镇村落还是社区街道,不论是鸳鸯湖畔还是黑河岸边,都能看到蔺世琦和航天爱心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协会从9年成立至今,共发起募捐及公益活动多场,涉及敬老爱亲、见义勇为、帮贫扶困、环境保护、抢险救灾等多个领域,并多次参与酒泉市大型慈善公益活动,先后使多个家庭、多名贫困学生、20多名重病患者、多名困难儿童受益。

蔺世琦身上的一项项荣誉——“最美酒泉人”“酒泉市风采市民”“甘肃省岗位学雷锋标兵”“第三届甘肃省道德模范”“甘肃省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等都记载着他走过的路。但在蔺世琦口中,不过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在蔺世琦的耳濡目染下,读高中的小女儿不仅功课抓得紧,是酒泉市三好学生,同时也是几名孤儿的爱心姐姐。妻子张静也支持并参与到他的很多公益活动中。蔺世琦说,家就是他续航再出发的地方。

而这位每天都在尽可能做好事的人,自己的生活却没那么“好”。蔺世琦坚持开车“二五”原则,两公里以内走路,五公里以内跑步,超过五公里的不得已情况下才会开车,只为能省点油钱下来。送大女儿去成都上学,凌晨下车后,他因为想省几百元的住宿费,就地拆开了给女儿准备的铺盖卷。倔强的女儿委屈地含泪站了一整夜,睡地上的蔺世琦打趣说这是在给闺女励志,内心却深感对家庭无法弥补的亏欠。生活里的蔺世琦,尽量不抽烟也不去参加朋友的酒局,因为他说自己没有多余的钱去维系这种“人情往来”。尽管如此,蔺世琦也会听到恶意的揣测和非议的声音,但他从来不去辩解什么,只是踩着他那缝补了很多次的旧皮鞋,步履不停地走在行善的路上。“小的时候父亲曾教导我说,人有两只手,一只帮助别人,一只成就自己,我觉得我做到了。”蔺世琦说着,露出了坦然的微笑。

正在采访时,一通来自他大女儿的电话打破了原本采访的平静。在记者的追问下,他才道出原由。蔺世琦的妻子张静被诊断为肺癌晚期,目前正在成都接受治疗。他平静地讲述了确诊经过,眼眶中却噙着藏不住的泪。“真是惭愧,这些年我没有给老婆买过一件像样的礼物,现在她病了,我也拿不出钱来,治疗费还是大女儿掏的。”蔺世琦说话的语气很轻,和早上在图书馆激励孩子的模样判若两人。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蔺世琦说,“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不出意外下个月忙完我就去成都了。”告别时,他又穿上了那件他们协会的红马甲。落日余晖中,“蔺好人”又出发了……

来源:酒泉日报社

记者:易雅晨

编辑:李月辰帆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05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ntazx.com/jtly/1016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