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意义 为更好地满足居民群众就近就医需要,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模式,促进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就医格局的形成,构建科学合理的就医秩序。根据根据省政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部署和要求,围绕全面推进健康金塔建设,以加强健康管理为目标,以签约履约为抓手,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逐步建立起签约家庭与家庭医生及其团队之间固定、连续、可及的服务关系。不断完善签约服务形式、内容和激励政策,提高签约服务覆盖面和水平,促进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协同发展,为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签约服务对象为辖区内居住半年以上的常住居民家庭,从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等慢性疾病和严重精神障碍等重特大疾病入手,优先覆盖建卡贫困户、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特困人员、低保户、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重点人群,逐步扩展到普通人群。 签约服务主体家庭医生是签约服务的第一责任人,其所在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签约服务的责任主体。现阶段家庭医生主要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注册全科医生(含助理全科医生和中医类别全科医生),以及具备能力的乡镇卫生院医师和乡村医生等。积极引医院医师和中级以上职称的退休临床医师,特别是内科、妇科、儿科、中医医师等,作为家庭医生在基层提供签约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通过签订协议为其提供服务场所和辅助性服务。随着全科医生人才队伍的发展,逐步形成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签约服务队伍。 签约服务形式按自愿就近原则,每个居民家庭可以选择一个家庭医生签订服务协议。签约服务原则上采取团队服务形式。 家庭医生团队主要由家庭医生、护士、公共卫生医师(含助理公共卫生医师)等组成,积极吸收个体诊所医生加入。医院应选派医师(含中医类别医师)提供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逐步实现每个家庭医生团队都有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师或乡村医生。鼓励医院多点执业医师,以及药师、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等加入团队,合理分工协作,为签约居民提供多元化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明确家庭医生团队的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制度规范及成员职责分工,并定期开展绩效考核。 签订服务协议。根据服务半径和服务人口,合理划分签约服务责任区域,参保人员自愿在所在县区的医保定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选择家庭医生团队,签订一定期限的服务协议,双方约定服务内容、方式、期限和权利义务、信息保密等内容。签约周期原则上为1年,期满后签约家庭无异议则服务协议继续有效,但必须由签约居民签字认可。每位居民同期只能选择1个家庭医生团队;每个家庭医生团队在服务能力范围内签约一定数量的居民。原则上每个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人数不超过人,其中签定“中级包”的服务对象不超过人。 鼓励组合式签约。在引导居民或家庭在与家庭医生团队签约的同时,基层医疗机构与县级医疗机构,县级医疗机构与市级医疗机构建立医联体关系,形成“1+1+1”的组合签约服务模式。通过组建医联体、对口支援、医疗专家进社区、医师多点执业等方式,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相对稳定的双向转诊合作关系,建立完善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和专门的转诊服务窗口,医院逐年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约转诊号源和床位。在医联体之间,家庭医生团队可根据签约对象的健康需求和各级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开展相应的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双向转诊、预约服务和个体化健康管理服务。 签约服务内容签约服务由无偿服务项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有偿服务项目组成,实行打包服务。主要包括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服务三个方面内容。签约对象可根据健康需求自愿选择签约服务包类型,家庭医生(团队)按照签约服务包项目和服务内容开展履约服务。 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签约服务对象建立规范的电子健康档案,并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补充有关信息。采取讲座、健康咨询、发放健康教育资料等方式,开展防病知识宣传和卫生科学指导。根据签约服务对象类型和需求,提供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服务,协助签约服务对象开展健康自我管理。开展规定的其他公共卫生服务。 2.基本医疗服务。家庭医生应当为签约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及适宜的健康技术服务、中医药服务,以及健康咨询、预约门诊、普通转诊等服务,并定期收集与更新签约家庭健康信息,提出健康管理方案和健康维护意见。 3.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根据居民需求,充分利用国家项目配备的“健康一体机”,设计个性化服务包,满足签约居民多元化健康需求。个性化服务包可提供预约挂号、专家会诊、特需健康体检、康复理疗、口腔保健、中医针灸、中医药“治未病”、家庭病床、家庭护理、专项健康评估、远程健康监测等服务。 对于未签约居民,基层医疗机构必须按规范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引导居民加入签约服务。 服务包设计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设计无偿服务包(基础包)和有偿服务包(初级包、中级包)两大类服务项目。有偿服务包由无偿项目(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收费项目组成,按照不同人群特点和健康状态设计10种类型服务包。各基层医疗机构可参照《酒泉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及收费标准》选择具体的服务包、收取相应的签约服务费用。 签约服务费用支付方式有偿服务项目(初级包、中级包)的价格,以合理补偿成本为原则,按略低于原项目付费累计总价的原则核定。签约有偿服务项目(初级包、中级包)产生的费用由城乡居民医保基金(城镇职工医保基金)和签约对象按照各50%的比例承担。符合医疗救助政策的由民政部门按规定实施救助。未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的人员由个人承担。各基层卫生单位要在签约服务协议中明确收费额度、城乡居民医保补偿标准和优惠减免额度等。有偿服务项目(初级包、中级包)实行按年收费,自愿缴纳,签约时一次性预缴,除此之外不再收取任何费用。 在提供基本服务的基础上,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要根据实际服务能力和居民健康需求,逐步拓展签约服务内容。其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中列支;基本医疗和个性化服务项目中符合医疗保险报销政策的,按照规定予以报销。 规范签约服务服务行为家庭医生团队向签约居民提供约定的服务,除按规定收取签约服务费以外,不得另行收取其他费用,提供非约定的医疗卫生服务或向非签约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按规定收取费用。家庭医生团队要根据居民签约的服务包提供相应的服务,并做好签约服务登记和签约服务记录。各基层单位要以牌匾形式在村卫生室、村民小组公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信息,要创新服务模式,制作签约服务卡或服务册,让签约居民持卡(册)服务,服务过程要有签约居民签字认可。 赞赏 长按儿童白癜风怎么治疗山东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