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笛的力量 TheStrengthofFlute 是一个专注长笛教育的社群联盟,致力于推动中国长笛事业的发展。社群会定期邀约国内外长笛领域的嘉宾来分享长笛演奏、音乐行业、艺术教育等方面内容。为广大笛友搭建一个互通有无、互相促进的学习交流平台。 本期嘉宾 金塔教授 金塔长笛演奏家、教育家,新加坡交响乐团长笛首席,现任上海音乐学院长笛教授。年,金塔受聘为新加坡交响乐团长笛首席至今。在任期间,与多位著名指挥家和独奏家同台演出,并且他多次担任中国爱乐、上海交响乐团、广州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客席长笛首席。在繁忙的演出日程外,金塔也在20多年的长笛教育生涯中积极地培养下一代音乐人才,他曾就职于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和LaSalle艺术学院。年,新加坡扬秀桃音乐学院建立后,他是该校第一位受聘长笛教师。他的学生们多位已在中国各大乐团就职。 金塔教授新作《破土》 如今中国炙手可热的长笛三杰“马勇、陈三庆、金塔”,每每提及人们都是惊叹的表情,也许正是这个开放的时代才能塑造这样中西合璧的三杰,他们用自己长笛中注入的生命力感染着中国的长笛人。马勇领先一步的敏锐、陈三庆海纳百川的气韵、金塔流淌的明媚澎湃都让人为长笛而骄傲。 疫情期间金塔创作了一首《破土》的曲子,灵动雀跃之后还有一些故事,长笛的力量有幸采访并呈现这一段音乐背后的佳话。 01 神仙眷侣音画破土 《破土》听来欢喜雀跃,结尾的地方有一段随性却画龙点睛一般灵动的男声,那正是金塔本人的声音。有人说他的长笛如同在跳舞,有人说他的长笛剔透明亮如同极光,这首《破土》中金塔的声音和金塔的笛声一样,澄澈明亮,恰如午后那一片透过玻璃的明媚阳光照亮心扉。 《破土》一曲是金塔因为网上一段视频有感而发。那是一段讲述武汉封城许久后,一个女子被困家中2个多月于4月4日走到武汉的街道上,听到船鸣钟声,激动哭泣。她那种百感交集又带着释放的复杂情绪感染了金塔。在金塔看了音乐最妙的地方就在于这种感观的表述,共情的领悟再通过旋律传递出来。他火速拟出了一段谱子,后来再用软件制作了全曲,包括其中的陪唱都是金塔自己操刀。他发现很有意思,自己能够完成音乐的整个过程,音乐就像文学最高的一种形式,把感观最理想化表达出来。 金塔的夫人余菁在听到这首曲子之后,也有感而发写下这一段自由的文字,她觉得文字很贴切金塔的感受。他们想表达在黯淡压抑充满死亡气息的土壤之中,一枚弯曲却坚韧不拔的绿芽挣扎着生长,它要从压抑之中冲破而出,那一种坚韧的生命力让人欣喜。 余菁是新加坡国家交响乐团大提琴副首席,他们相识于新加坡。金塔谱写的音乐第一位听者都是余菁,余菁画的画第一位欣赏者就是金塔。夫妻二人是彼此的首席观众。他们结婚18年,日常岁月静好中最幸运的就是有很多事可以一起做。比如夫人遇见什么会很快跟金塔分享,金塔也是,他们还会一起探讨同一个问题,之后又找不同的论据来支持各自的论点,相互纠正相互提升。金塔戏称如果没有遇见夫人,没有夫人的鼓励,或许此刻他还沉迷于电脑游戏之中。夫人对于艺术整体元素的和谐感的要求深深影响了金塔,音中有画,画中有情。金塔说:“就这样安安静静的生活,真的很好。” 02 心存敬畏天地间有所持 提及是什么样的性格或者才华让金塔能够卓越,金塔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看待人生的方式。他并不认为才华是练就的,在音乐行业常常会提到“天赋是不能被教会的”(Thetalentcannotbeentaught),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个有些欠妥,但是音乐登峰造极的境界不是被教会的,金塔认为有些天赋是与生俱来的,人应该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心怀敬畏,很多才华或者能力源于更高级的一种存在。 金塔说德彪西17岁的时候朗读PaulBourget的诗歌《"Beausoir"(Frenchfor"BeautifulEvening")》美丽的夜晚,就能写成一首曲子,仅仅17岁就能写出来,有一些惊为天人。他继而朗诵了这首诗…… Beautifulevening Whenatsunsettheriversarepink Andawarmbreezeripplesthefieldsofwheat, Allthingsseemtoadvisecontent- Andrisetowardthetroubledheart; Adviseustosavourthegiftoflife, Whileweareyoungandtheeveningfair, Forourlifeslipsby,asthatriverdoes: Ittothesea-wetothetomb. Translation?RichardStokes, fromAFrenchSongCompanion(Oxford,) 金塔认为人其实就像这首诗所描述的一样,年轻的时候乘着夜色去感受生命的恩赐,因为人终究像河流一样流淌进入大海,尘归尘、土归土。就像一些古典的音乐家,他们谱写的东西是超时代的,比如像俄国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他当时的法国号制作工艺是达不到,但是他谱写出来的曲子让法国号能够吹出那样的乐章,他们做曲子,那这些东西是从哪里来的?他们听到了什么写下了,金塔觉得是来自更高阶的一种存在。就像瓦格纳一样,他的圆号也是不可思议,也是超越他那个时代的旋律。金塔认为始终去做好自己该做的、自己喜欢做的就好,在天地间行走要心怀敬畏有所持。 03 一条中国的长笛之路 从最开始在北京跟着长笛泰斗朱同德教授学习长笛起,金塔就积累了扎实的基本功。朱教授总是让他们背诵曲子,纵然金塔总是临时抱佛脚但都是勤勤恳恳背诵了乐曲,这样的积累让金塔锻炼了听力和记忆力,对他的音乐训练很有好处。 国内长笛泰斗朱同德教授(左)与金塔教授 之后金塔留学海外,国外游学的经历虽然囊中羞涩,但是却有很多意外的收获。当时表演完要从一个地方回到学校只剩下买大巴的钱,就这样上了车手上握着一瓶矿泉水的时光也让他觉得很有意思。他觉得要体验不一样的生活,生命必须要有对比,你要会评鉴川菜就要吃足够多的菜,你要懂得长笛的音色就要先听懂其他乐器的音色,体悟其中的差异。生命中有闹才有静,音乐也一样,金塔喜欢很多种音乐,比如流行乐、爵士乐……在美国期间他充分感受了各种音乐。他也爱中国的京剧、民歌等。中国音乐中节奏的形式很让他动容,《卧虎藏龙》电影中有一段竹林上的打斗配乐是谭盾的作品,那一段打击乐、打斗场面、节奏都非常特别,他想音乐的教育也可以这样更多元一些。 关于音乐可以有三种接触方式“聆听、演奏和创作”,金塔说前两个他都做了,创作是他一直想要尝试的。除了个人兴趣之外,金塔还有其他的思考。中国的长笛和西方的长笛之间,在金塔看来存在的只是差异。他说疫情之中,东西都有哄抢物品的新闻报道,人都是一样,东西方没有高下之分,只是存在差异。西方那么多位作曲家、经过那么多年的沉淀,让文化沉淀在音乐中。国外的比赛曲子是西方文化的沉淀、规则是西方的规则,就好比一个外国人无论如何刻苦学习京剧,但演绎出来总觉得有所不同。正是这样金塔才思考着中国的长笛需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他想要发展基于中国自己文化的音乐,想要去创作、想要去革新、至少去思考,只有将音乐融入自己的文化,中国长笛才能被真正的尊重,金塔想要谱曲和创作就是在摸索。 在金塔演奏的时候,他感觉周围会慢慢暗下来,在一个相对静谧的时空里,仿佛他触及到了过去,仿佛在跟几百年前的作家沟通,仿佛在细腻体会他们脑袋里的构思。 金塔也喜欢流行、爵士、桑巴等等,这些都是古典音乐中没有的,但是节奏感又很好,在未来的创作中,他想加入这些元素,把自己想到的和创作的都写下来,写给中国的长笛人,也许很多年后来看,他也是超越自己时代的音乐家。 他流淌着一腔热忱, 他流淌着一片明媚, 他内心的澎湃和沉静都聚焦在长笛上。 长笛的力量云分享 金塔教授专场 他的笛声剔透如极光 他的笛声像在跳舞 他和夫人是神仙眷侣 他喜欢安安静静的生活 他是长笛教授金塔 4月25日晚8点 相约长笛的力量 听金塔教授讲述如何 “把音乐变成自己的” 3 “长笛的力量”特别提醒 如果您是群主,手里有音乐爱好者的群, 那可以申请加入社群联盟, 获得分享转播的资格。 如果您不是群主, 那您可以跟所在的群主协商, 请他加入社群联盟,也可以达成所愿。 我们希望将有价值的内容分享 给更多的热爱音乐的朋友们! 入群请扫码 让更多的人通过长笛,走入音乐的殿堂 让长笛的力量,乘着音乐的翅膀 直抵内心,助笛友更好的成长 扫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