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3/1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白癜风能吃水果吗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国庆假日倒计时第三天

居民们纷纷从远方度假归来

开心并累着

其实

到我们身边的罗店古镇走走

享受放松休闲的慢生活

才是上班前的好选择

你对罗店又有多少了解?

行走在罗店古镇的街边和古桥上

感觉在历史的画卷中徜徉

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

触摸到了“金罗店”的文化印记

让我们近距离的了解一下罗店

罗店历史文化风貌区

区域范围包括:宝山区罗店老镇,练祁河以南,西至罗太路,东抵罗溪路,南到月罗路以北河道

上海北翼重要门户

罗店镇是上海北翼的重要门户,长江口第一处水乡古镇,历史上是嘉定、宝山一带的著名商业集镇,素有“金罗店”之称。

罗店成陆于唐代略前,宋代开始有人从事渔盐业,元至正年间(-年),因罗昇在此开设罗氏店堂,并附设招待客人的窝铺(即旅馆),商业贸易逐渐发展起来,形成集市,遂得名罗店,又因母亲河练祁河横贯在镇南,故又名罗阳、罗溪。

罗店历史文化风貌区保留了“三湾九街十八弄”的街河格局,粉墙黛瓦的民居、纵横交错的小河、玲珑典雅的石桥、砖石铺就的小路……传递出浓厚的历史韵味。

罗店自明代以来,先后是嘉定县、宝山县的首镇,商贾云集、巨宅林立,仅据历代镇志记载,就有公私园林、宅邸30余处,尤以布长街清代建筑群富于盛名,至今罗店古镇仍遗留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目前,区域内拥有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及登记不可移动文物23处,古树名木7处,文物保护单位总建筑面积近.08平方米,已公布历史建筑总建筑面积近平方米。

那时罗店的商业很繁荣

元朝至正年间(公元--年),有个叫罗昇的年轻人在此开店经商,一年后立牌为罗氏店堂,后来当地渐渐形成一片集市,人们皆将罗氏店堂称为罗店,就连流经该镇的练祁河也被冠以“罗”字称号,称之为罗溪,一度成了罗店的别名。到明代前期,罗店的商业规模已位居当时嘉定县七镇五市之首,成为江南一个大镇。

至清末民初,更是商贾云集,镇上的典当、花行、米行、布庄、酱园、锡箔庄等商铺已达六、七百家,涉及30多种行业。至于每年的元宵灯会、端午的龙舟竞渡、三月廿八的杨王庙会更是游人如织,花炮锣鼓声通宵达旦。

“《忆江南》十六首——罗店风情录”中这样描述:“九街熙攘人接踵,练祁弯曲舟如梭”“火树银花镇南北,龙灯人海塞通衢”,生动、形象地反映了那个年代的盛况。

罗店的街名很好听

“亭前街”“拾琼湾”“水果弄”,还有河岸边用石条砌成的路叫石驳岸街……罗店的街道名字都很好听。最有名的是建于清道光二十年(公元年)的布长街,至今在一些旧宅的门额上镂空的花鸟砖雕图案清晰可见。

镇上以前多有名流宅邸,如“春阳堂”“玉兰堂”“怀德堂”“怀祖堂”“乐志堂”等等,从二十世纪初至五十年代,布长街还搭有戏台,当地人称为“老戏馆”,专唱沪剧,热闹得很。在该街的弄,仍有一条很长的室内甬道,足有30多米深,内有庭院,院中有一眼石井、一株古梅,可以想像当年居住在这里的人家一定很殷实。六十年代初,电影《燎原》《金沙江畔》的摄制组曾在罗店老街取过景呢。

罗店的石桥很好看

在罗店,除了罗溪桥、来龙桥,著名的当数大通桥和丰德桥。

大通桥又名大石桥,为江南一带典型的单孔环形花岗岩砌造的石桥,建于明成化八年(公元年),已有年历史,桥长18米,西侧拱洞有二行石刻对联,“前程路途通万里,津梁岁月亘千秋”,行走此桥,可谓大吉大利。

丰德桥又名张家桥,始建年代已不祥,但在清康熙48年(公元年)重建,长11.6米,孔径6米,时为罗店最大的环形石桥。

在罗店,大通桥至今仍是一座人行桥,桥上行人络绎不绝,桥下可通舟。只可惜丰德桥已成一座旱桥,仅作“装饰”而已。

罗店的寺庙很有名

风貌区内,曾有东隍庙、水龙庙、施都庙、观音阁、东岳庙、杨王庙等共20座,如今只剩一座梵王宫。

从邱家弄向北至练祁河岸边可看到梵王宫的全貌:四周黄色的围墙,尽显佛地的庄严,墙内梵宇巍峨,斗拱翘角,朱漆红柱,肃穆壮观。据史书记载,梵王宫建于明正德六年(公元年),原为唐氏别墅,后分别改为佛观和宝山静寺,为上海静安寺的下院,这里“常年晨钟暮鼓,终日梵呗经声,十方檀越皈依,四众广增福慧”,是上海北郊乃至江苏太仓一带佛教人士的朝拜圣地。

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年5月专程前来礼佛,挥毫题词:“老有所终,大同理想。报众生恩,法老为上。如奉父母,如敬师长。美哉梵宫,不殊安养”。

罗店的糕点很好吃

罗店地处鱼米之乡,物产丰富,最出名的食品叫做天花玉露霜,相传有多年历史,大人小孩都爱吃。此糕点的主要原料是栝楼根,又名无花粉,须经手工切、磨、淀、换、沥、晒、蒸、拌、筛等13道工序精心制作,具有清热生津的功效,别具一番风味。

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天花玉露霜被选为上贡礼品,深受乾隆赞赏,此后名声大噪,一度成为糕点中的珍品,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才渐渐“销声匿迹”。

罗店的文人很出色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物,在物华天宝的罗店,历代人文荟萃,人才辈出。

据记载,明清两代考中进士的有7人,考中举人的有22人。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现代社会学家、优生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潘光旦和儿童文学大师陈伯吹都是罗店人氏,著名的罗店画家卢山乃是艺术大师刘海粟的高足。

值得一提的是,沪剧名家丁是娥、杨飞飞、筱爱琴的启蒙老师同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永安公司天韵楼“婉社”的创办人丁婉娥,正宗罗店人,是公认的沪剧前辈。

宝山的沈心民先生编纂的《宝山古诗选注》中,也有不少诗人出自罗店,许多关于罗店轶事的诗文读来十分清新感人:“练水西来清且涟,波光近与界泾连”“旅客吟残月,寒砧捣素衣”“丹灶隔墙频送暖,青衫浣洒不知寒”等等,一个古朴清悠、人文气息浓郁的江南古镇跃然眼前。

罗店遭受的兵灾最深重

嘉靖三十二年(公元年)4月,日本倭寇入侵,自月浦到罗店,一路烧杀掳掠,致使无数生灵涂炭。在罗店,至今还流传着“印将军”抗倭救民的故事,毛家弄村还有明代抗倭名将钱世桢的墓。

最惨的是在一九三七年的“八·一三”,日军在长江边小川沙河登陆后直扑罗店,与中国军队前后进行了13次拉锯式反复争夺,时称“血肉磨坊”,共损房屋间,全镇在战火中成为一片焦土。

为纪念在“八·一三”淞沪抗战中营救空战负伤飞行员被日军杀害的苏克己、谢惠贤、刘中武、陈秀芳四烈士,在罗店中学内专门建造了抗日殉难烈士纪念碑(即罗店红十字纪念碑),以供后人瞻仰。

小编带你从各个方面

了解了一下我们的罗店

罗店有着深厚文化历史底蕴

只有走在历史的古迹中

你才能真正感受到别样的一番韵味

有空可以去走走

静心感受一下历史的痕迹

来源:宝山旅游

领导说了,

您点一个小编工资涨5毛!

往期精选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ntazx.com/jtly/796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