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治沙的“金塔精神” 金塔地处巴丹吉林沙漠和库姆塔格沙漠之间,被白水泉、明沙窝、东沙窝、巴丹吉林沙漠前端为主的四大沙系合围,境内有个风沙口、18个重点风沙口,荒漠化土地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4.3%,是全国沙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据《金塔县志》记载:金塔“土田面积虽有千余顷,而四面尽为残沙环抱,且多烈风而少雨露。每逢劲风一起田中禾苗十之八九被其颓萎,更兼山水无常灌溉难保,十年之中丰稔者少凶歉者多”。(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大力治理沙害) (压沙大会战) (草方格压沙)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金塔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在最初既无机械、又缺资金的艰苦条件下全靠人力压沙植树,与沙漠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半个多世纪来,金塔的各级领导换了无数,但治沙造林的接力棒代代相传。通过用湿土盖沙、抹泥固沙、胶泥覆沙、草席压沙、生物治沙以及利用滴灌技术在沙丘周围植树造林、防风固沙,吹响了以人力征服流沙的战斗号角。(全县干部群众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全县干部群众开展义务植树活动) (全县干部群众开展压沙活动) 金塔县为打赢这场战斗,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将生态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优先保障,每年用于防沙治沙的资金达到万元以上。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投入生态治理资金5.4亿元,实施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沙化土地封禁保护等生态治理项目21项,完成人工造林38万亩、封育保护90万亩、生物及人工治沙62.7万亩,全县林地面积达到万亩,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连续20多年保持了“双缩减”。(航拍金塔胡杨林)(金塔胡杨林一角) 在一代代金塔人的不懈努力下,如今10万亩防风林筑起了一道绿色长城,不仅锁住了侵扰县城的风沙,而且成为了金塔旅游的金字招牌。每年国庆节前后,金塔县就会迎来一年之中最美的季节,数万亩金色胡杨绚丽多姿,灵秀的“四湖一溪”碧波荡漾,葡萄、桃杏、枸杞等各类瓜果琳琅满目,宛如大师笔下的一幅油画,浓墨重彩,浑然天成,各地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纷至沓来,只为一睹这梦幻般的美景。金塔就像一颗镶嵌在大漠深处的绿宝石,折射出耀眼的光芒。(“军民奋进林”造林活动启动仪式)(部队官兵参加植树造林) (志愿者参加植树造林) 结合长期的实践探索,金塔县科学编制了《生态及经济林建设总体规划(—年)》《防沙治沙中长期规划》,明确了防沙治沙的整体布局、功能区划和阶段任务,每年春秋两季动员全县党员干部群众开展大规模义务植树活动。金塔县还积极创新工作思路,与团中央、全国学联、中国绿化基金会联合启动了“我在金塔有棵胡杨——共植胡杨·共享绿色”公益行动,倡议社会各界在金塔认种认养胡杨,建成“教育林”“将军林”“记者林”等30多个主题纪念林。同时,连续三年开展了军民共建万亩“连心林”“融合林”“圆梦林”治沙造林活动,栽植胡杨5万亩。(金塔西湖航拍)(金塔新城区) (浇灌梭梭林)(梭梭林) (娇艳欲滴的红枸杞) (美丽乡村) (金塔县城) (前行中的金塔) 漫漫黄沙停止了前进的脚步,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斗!新的时代赋予新的使命。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金塔县初心不改、使命不渝,金塔人民持续发扬“金塔精神”、“胡杨精神”,坚持环境投入和经济投入同步提升,集约开发和资源保护同步推进,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放大,一条生态改善、生产发展、生活美好的道路正越走越宽广,一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崭新金塔正在昂首阔步、一路向前。资料提供:金塔县史志办 监制:李玉锋总编:李炳辰 编辑:曹红祖校对:许佳莹 ●金塔县集中开工的20个重点项目详情曝光!快来看看吧~●彭德怀视察金塔县鸳鸯池水库点亮“在看”,你最好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ntazx.com/jtly/911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