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6/4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微信客服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liangssw.com/shishang/20004.html

铜羽人灯:出土于金塔县东沙窝臭芦草窝墓群,汉代随葬品、通高31.5厘米。铜质铸造。由灯座、灯柱、灯盘三部分通过榫卯结构插扦组合而成。灯座为镂空缠枝花纹圆形覆钵状,已残破;中有片状羽人形灯柱,羽人身穿窄袖紧身长衣,下摆外曲上扬,站立在座心两片叶间的短柱上。双足靠拢,膝部分开,曲臂上举合拢过顶,与头顶数缕冲天长发汇成细长支柱,上擎一圆形灯盘,盘平折沿,斜直壁,平底,底中部凸出銎孔,可插入灯柱。羽人灯造型独特,姿态优美灵动,脸部五官分明,巨目凸鼻,衣服纹饰清晰。与年酒泉地区行署院内墓葬中出土的铜羽人灯在造型设计风格、大小形制上如出一辙,应为同一时期的制品。

关于羽人,《山海经》记载:“羽民国在其东南,其为人长头,身生羽。”西晋张华说“体生毛,臂变为翼,行于云。”羽人因身有羽翼能飞,与不死同义,因此汉代墓室壁画上出现了大量表现升仙的场景。向往神仙世界,羽化成仙,是两汉时人希望得以解脱死亡进入天国的一种幻想,也在这件文物上得到了生动的体现。羽人周围的仙草丛中盛开的花朵,或是葛洪所称的“黄龙芝”,是一种神话幻想中的长生不老植物。这件羽人铜灯构思精巧,将美好精神寄托与生活实用性完美结合,结构简单,时代特征明显,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文物赏析:

说起灯,自然想起火。距今20万年前的丁村人(古人)时期,人类已经掌握了人工取火技能,传说中的燧人氏即“钻燧取火”,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伟大创造。对火的广泛应用,促成了对光亮的需求,暗夜里的灯火,不仅给处于人类带来了光明,人们的作息时间和空间都得到延展,从而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更加便利。距今年的新时期时代晚期宁夏海原县菜园文化遗址窑洞洞壁上,存留有多处插放燃烧松明火的“壁灯”遗迹。后来人们为了控制光亮的稳定性而产生了灯具,河南卢氏县祁家湾出土了较早的豆形陶灯。当时的灯,造型简单,制作粗糙,借鉴模仿自盛放食物的器皿豆,“瓦豆谓之灯”,俗语说“一灯如豆”。《广韵》:“豆有足曰锭,无足曰鐙。”至春秋战国、汉晋时期,在上层社会权贵阶层中青铜灯具盛行,且形式多样。常见的上有盘,用以盛放油脂或插烛,中有柱柄,下有底;有的底如雁足,称雁足灯;有的圆盘下有三短足,盘边有手持的把手,自铭为行灯;还有的铸成人形、鸟形、树形等等。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綰墓出土的长信宫灯,就是灯中的极品。

青铜灯具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青铜灯常常出土于王室贵族及其下属官吏、地方诸侯王、地方官吏、豪强地主这类统治阶层的高等级墓葬中。目前所见考古资料中,只有少数几件羽人灯,均出自河西走廊地区,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或与流行的羽化升仙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也从另一方面相互印证这些灯具的生产、使用和埋藏年代的相近性。羽人灯它以其独特的造型、丰富的想象力以及高超的铸造工艺在众多文物瑰宝中显得颇为精巧别致,因而具有极高的文物科学研究价值和艺术鉴赏价值。

暖心小卫士:《会水长歌》展览地点:金塔县博物馆一楼展厅《金塔问天》展览地点:金塔县博物馆一楼展厅《汉风简韵》展览地点:金塔县博物馆二楼展厅《塔韵生辉》展览地点:金塔县博物馆二楼展厅《丝路要塞西陲雄风—酒泉长城专题展》展览地点:金塔县博物馆一楼文化艺术长廊

《华夏初光玉露河西——玉门年历史文物展》

展览地点:金塔县博物馆一楼临时展厅上午9:00—11:30下午14:30—17:30

图文|桂霞

编辑|樊潇潇

审核|王丽霞监制|李国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ntazx.com/jttq/1189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