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4/1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白癜风早期怎么治疗 https://m-mip.39.net/pf/mipso_7086985.html

京西八大处,被西山余脉翠微山、虎头山、卢师山所环抱,三山形似座椅,八座古刹星罗棋布分布在三山之中。更因为二处灵光寺内供奉的世间罕存的释迦牟尼佛灵牙舍利,而让这里成为了京西重要的礼佛烧香之地。当然我们在八大处里除了游览寺庙外,还有7处佛塔也非常吸引人,下面就来盘点一下这些佛塔。

塔是一种常见的,有着特定的形式和风格的中国传统建筑。最初是供奉或收藏佛骨、佛像、佛经、僧人遗体等的高耸型点式建筑,称“佛塔”。14世纪以后,塔逐渐世俗化。

灵光寺佛牙舍利塔

灵光寺佛牙舍利塔位于八大处二处的灵光寺旧址,这座灵牙舍利塔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建立的第一座佛塔,这座佛塔的修建是为了供奉在我国流传了近年的释迦摩尼佛牙舍利。

释迦摩尼入灭后,有两颗佛牙舍利遗留人间,其中一颗便来到中国。历经数百年后,在辽代的时候,被供奉在灵光寺招仙塔内。光绪年间,八国联军炮火毁坏了招仙塔,在清理中这枚佛牙得以重见天日。新中国建立以后,在佛教界的倡议下,在灵光寺里重建了这座佛牙舍利塔。年6月25日,中国佛教协会在灵光寺举行隆重开光典礼,至此,佛祖灵牙舍利得以在中华大地上继续得到供养与礼拜。

佛牙舍利塔的厅堂正中摆有赵朴初题写的金子匾额,塔内共设有七层殿堂,最底层有一暗室,四周墙嵌石刻题记和经文,并有年佛诞日赵朴初所写的《重建佛牙舍利塔记》。室外有一石梯上达佛牙舍利堂,堂内设一金刚宝座,安放纯金七宝金塔,内中安放佛牙舍利。

灵光寺招仙塔塔基

灵光寺招仙塔塔基

招仙塔修建于辽代咸雍七年,也就是年。是当年辽国的宰相耶律仁先为他的母亲辽燕国太夫人郑氏所建,原塔八棱十三层,周围有铁灯龛16座,每一块塔砖上都有精美的佛像,所以又俗称画像千佛塔。

清末义和团在此设立分坛,烧毁附近洋人的房子,后来在八国联军的进攻中,这座招仙塔的塔身被炮火所灭。后来在僧人们清理中,在塔基里发现了珍贵的佛牙舍利。如今佛牙设立已经入住附近新秀的佛牙舍利塔中,此处独留残存的这座塔基,从仅存的塔基上我们可以领略当年辽代建筑的精髓。

长安寺塔院

长安寺位于八大处的一处,进公园大门往南1里多地就可以看到。长安寺原名“善应寺”。创建于明弘治十七年()。后历经清顺治年间()、康熙年间()两度整修,规模日大,改称长安寺。

量周和尚塔在长安寺北部,量周和尚为清乾隆年间万寿寺的方丈,著有《量周语录》传世。此塔的建造年代为乾隆四十一年,整座塔塔高八米,为四方形砖石结构亭阁式,塔额上书“常寂光中”四字。下有一副联:“现身于恒沙劫中,正果在菩提树下。”塔铭为“钦命万寿寺方丈弥勒院开山传贤首宗三十一世上量下周观公和尚之塔”。

惠月和尚塔在长安寺南部。与量周塔相仿佛,所不同的是,此塔保存基本完好,只有塔铭丢失。根据记载,原有塔铭云:“庄严示寂贤首宗第三十二世上惠下月承公和尚塔”。塔铭两侧有一副对联:“空华开落归真谛,智果圆成证涅槃”。塔铭上方有一石额,上书“窣堵遗规”四字,从右至左横书,右有一行小字,竖书“嘉庆丁卯春日”,左竖书“董诰题”三字。可知此塔建于嘉庆年间。

圣安和尚塔院

圣安和尚塔院位于八大处公园正门西。塔院同灵光寺以山沟相隔。

当年八国联军的炮火将昔日佛场化为一片瓦砾,仅余一座辽塔塔基。战火过后住持僧海山将圣安请至灵光寺,委其重修庙宇,同时将寺之田契当众交与圣安,请他做一院住持。圣安为海山赤诚所感,慷慨力任。光绪二十七年开始重整灵光寺,至民国十二年竣工,历时二十二年之久。

年海山圆寂,圣安在灵光寺以南一块山间平地上,为海山兴建塔院。塔院坐西朝东,塔院门楣石额镌“圆明寂静”四字,右竖书小字:“中华民国拾有玖年岁次庚午四月初八日”;左小字云:“重兴灵光寺住持僧圣安建立”。

年圣安圆寂,门徒将其葬海山塔院。塔院占地约二千平方米。塔院门五十米许,有喇嘛式海山灵塔。塔为青白石质,高八米许。

灵光祖师塔院

灵光寺塔院有五座塔,覆钵式塔一座,亭阁式方塔四座,分别是成公和尚塔、监工和尚塔和一座未名塔等。

体然和尚塔

体然和尚塔位于四处大悲寺,坐落在三山庵与龙泉庵之间,是一座覆钵式砖塔。大悲寺,相传建于北宋或辽金时期(约)原名“隐寂寺”。

龙泉庵塔院

龙泉庵北部的一组殿

龙泉庵北部的一组殿堂,由东向西依次为文昌阁、大雄殿、卧游阁和祖师堂。八大处五处的三塔均为覆钵式和尚墓塔。三塔呈品字分布,此景被称为“三塔映月”。证果寺和尚墓塔

证果寺和尚墓塔位于八大处第八处证果寺的东侧路旁。此墓塔高约0.9米,宽约0.6米,石雕方形供台式台面上,由石砌五角形支柱承托莲花,覆钵式塔身建在莲花瓣上。此墓塔造型奇特。

(文中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ntazx.com/jttq/1315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