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7/24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播音

樊智宇

文字

齐园园

后期

樊智宇

图片

刘睿馨李楚玥

执行编辑

苏珊珊

责任编辑

黄阳坤

兰州这座城,本身就是历史,本身就是传奇。

正宁路夜市里热气腾腾的烟火气,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走过百年沧桑的金塔巷,任一代又一代人的脚步将石板磨得光亮,却怎么也走不回那过往的时光。

置身于兰州的金塔巷,有一种时空倒转的感觉。她像一幅保存了很久的版画,古朴又耐人寻味,深深地烙印在它的每一位访客心中。

对这条小巷的感觉有时很具体,具体到一片瓦、一块砖、一家店;有时又很模糊,似乎只是一种概念,一个象征。现在的金塔巷除了充满文化氛围,还是兰州人吃喝玩乐的好地方,人们常常会约上三五好友,小聚一下。我们早已忘记金塔巷最初的模样,这个江湖中的小“龙门客栈”,迎来送往,无数人在这里来了又走,我们都是过客,亦是相知。

金塔巷,以甘肃省金塔县命名,旧称南府街,民国时期也叫共和路,是内城东西向的一条重要通道,全长多米。南关世纪广场西北方向,走过酒泉路号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就到了老巷。入眼,右手边一溜低矮的商铺,灰底红字的牌头静静地悬在门顶,左面则是常见的楼层,各色的招牌在风雨的侵蚀下显得有些斑驳。

时间倒回到一百年前,金塔巷78号,这座建于清代的广东会馆就已静静地伫立在那里,这座典型的兰州小四合院,穿过百年的时光,仿佛是一个历尽沧桑的老人,暮年回首昔日繁华已如过眼云烟。原先的房屋主建筑,已经破败萧瑟,现在只剩南北两排房,东西厢房都已经拆毁,一面建成高楼,另一面搭建起一排红砖房,会馆原来的风貌隐隐藏于廊檐、大梁、瓦当、门楼的精美雕刻中。这一切不得不让人感叹,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和兰州众多的巷子一样,金塔巷,早已没有了当年的风华。历史的车辙驶过,和其光,同其尘,终让这古老的小巷,泯然众巷矣。如今我们在金塔巷多米的文化墙上,将往事一一倒回,看历史如何演绎曾经。在这条不长的巷道里,故事就像放电影一样,我们也好似回到了过去。

年6月,田育璧在兰州建立起了第一所女子学校淑真女子小学,算是兰州女子教育的雏形;同年6月邓宗与王之佐、李德裕等劝募经费,创办了甘肃第一所女子师范学校,以培养小学师资。

兰州历史文化名人吴可读(字柳堂)一生正直言行,傲骨铮铮,曾以筹建甘肃贡院、尸谏慈禧太后名震朝野。金塔巷91号所在地原为吴可读旧居,曾是上世纪90年代唯一保存完好的兰州古代名人故居。

陕甘第一位秦腔女演员李喜凤出生于金塔巷;党在兰州的主要宣传机构民众通讯社在兰州南府街76号(今金塔巷)成立……透过这面文化墙,那些久远的记忆,变得遥远而又亲近。

暮色将倾,华灯初上,巷子的一端是霓虹闪耀的南关商业区,另一端是热闹拥挤的永昌路夜市,而小巷那儿没有花,也没有树,枯焦焦的、干巴巴的,蒙着一层灰尘,有的是淡淡的喧哗和随性的热络。踩在巷子里的水泥地上,左顾右盼,似乎很难想象曾经那些古老的人和事。

活在老巷的人们是小人物,他们关心柴米油盐胜过政治、艺术和新闻,他们不考虑生活的意义而只关心怎么生活下去。巷子里有位阿姨,带着围巾,脸颊红红的,在卖冬果。阿姨见了我们没有急着向我们兜售她的东西,只是静静地站在那儿,眼带笑意看着我们穿过小巷。整齐的冬果,安安静静地躺在箱子里,在它们默默无声的陪伴下,有的是养家糊口的无奈,但也不乏一阵质朴的心跳,如这条小巷的淳朴,不加修饰。

老巷正在优雅地老去,好在她还在,人在怀旧的时候,还不至于一切都凭空想象。那些年走过南,闯过北,再回到这条承载着厚重历史的老巷,斑驳的墙面,褪色的招牌,过去的人情故事,还有没见过的手艺与生活,能让你瞬间放下所有防备,觉得特别安心。

属于金塔巷的风华早已不在,属于那个年代的人也陆续离开,但那些过往,那些记忆,永远属于这里,老巷永远期待下一个人的到来……

西北角Corner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几级
昆明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ntazx.com/jttq/338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