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使命,做先进文化的践行者 带着江苏摄影家们的重托,我参加了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11月30日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我有幸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十分激动,备受鼓舞。总书记的讲话不仅是对我们广大文艺工作者的一种认可,也是对常年坚持为人民创作,坚持艺术创新的表彰。作为一名摄影艺术的创作者和省级摄影协会的组织者,我感到有一种崇高的荣誉感和艰巨的责任感。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在两年前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再度从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阐释文艺的地位和作用,为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对广大文艺工作者寄予了殷切希望。摄影,既作为一种艺术形态,敦化风尚、滋养大众心灵,又作为一种媒介工具,传播正确的思想理念、教化民众言行,在推动社会良性发展方面,摄影艺术具有相当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从会议结束至今,我一直沉浸在对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理解、消化和吸收中。作为江苏省摄影家协会的驻会副主席和秘书长,我觉得,不管是从个人艺术创作角度,还是从协会组织管理角度,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都是我的动力和目标。 摄影艺术创作要紧随时代,服务人民。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古今中外,文艺无不遵循这样一条规律:因时而兴,乘势而变,随时代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在人类发展的每一个重大历史关头,文艺都能发时代之先声、开社会之先风、启智慧之先河,成为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先导。”生于今天这样一个伟大巨变的时代,是一种幸运,作为这一时代里的摄影家,也理应承担起艰巨的责任和使命,那就是记录和保存这个时代的进程影像,自觉用相机为时代发展、社会变迁、国家进步留影造像,书写这一时代里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反映民族复兴的非凡历程。反之,如果摄影不问民间疾苦,只盯着风花雪月,那就迷失了摄影的社会责任。而体现摄影的社会价值,就要求我们必须真正地俯下身、沉下心。俯下身,就是要踏踏实实地深入基层,体察民情,发现并提出问题;沉下心,就是要实实在在地谢绝浮夸浮躁,以“板凳坐得十年冷”的艺术定力,使自己的作品能够禁得起时代的推敲、耐得住时间的淘洗。只有“用博大的胸怀去拥抱时代、深邃的目光去观察现实、真诚的感情去体验生活、艺术的灵感去捕捉人间之美,创作出伟大的作品”,才无愧于时代,才不辜负总书记的嘱托。 做事先做人,人品即文品,摄影家要从个人修养入手,坚决树立精品意识,始终把作品的社会效应放在第一位。习总书记讲话中有一句话可以作为我们摄影家的从艺准则:“文艺要塑造人心,创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其中的关键意义,就是文艺工作者的个人修养问题,也是关于经典创作的问题。摄影,作为受众基数大、影响面广的一门视觉艺术,在今天已经越来越成为最接地气、最具人气,令大众须臾不可分离的艺术。因此,到底是从正面引导、教养大众精神?还是从负面破坏、戕害大众思想?其社会影响力均不可小觑。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以经典为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作为省级摄影家协会,我们要为广大摄影家积极做好价值观的引领,不能让廉价的笑声、无底线的娱乐、无节操的垃圾来淹没我们的生活,要抵制不分是非、颠倒黑白的错误倾向,自觉摒弃低俗、庸俗、媚俗的低级趣味。实际上,这意味着我们的摄影家,首先要求自己做一个有品位、有道德、有涵养的人,要塑造好自己的精神世界,并将这种好的修养,反映到我们的作品中,也可以说,若要创作出经典,首先得做一个具备经典素质的艺术家。对于摄影艺术而言,何为经典?经典就是“容纳了深刻流动的心灵世界和鲜活丰满的本真生命,包含了历史、文化、人性的内涵,即有思想的穿透力、审美的洞察力、形式的创造力的作品”。这是总书记对经典的定义,也是我们广大摄影家在创作实践中的标杆——进德修业,这才是一种负责当下、功在千秋的大道情怀。 繁荣江苏摄影艺术,为中国摄影艺术增添独特贡献。江苏的改革开放成果显著,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均有骄人成绩,摄影条件得天独厚,摄影人才分布各领域、多层次。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把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作为追求,让目光再广大一些、再深远一些,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向着人类精神世界的最深处探寻,同时直面当下中国人民的生存现实,创造出丰富多样的中国故事、中国形象、中国旋律,为世界贡献特殊的声响和色彩、展现特殊的诗情和意境。”江苏故事就是中国故事的一部分,江苏形象也是中国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江苏的广大摄影家在立足江苏,塑造江苏形象,传播江苏正能量上,做了大量的工作,摄影艺术创作和摄影理论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在全国各省市中都名列前茅。今后,我们要以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进一步深入生活,进一步修养身心,进一步潜心创作,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努力在既有成绩和现有基础上,更上台阶,将江苏的摄影艺术事业推进到一个更深更高的境界。 摄影,无论是从艺术的传播特性看,还是从文化的属性论,都是当代性极强,与社会发展节奏高度切合的现代视觉媒介。她记载人类文明的进程,提升公众美学素养,也普及群众文化,服务社会治理。而今日中国,又是一个伟大而不可复制的时代,自然也是摄影所适逢的一个千载难遇的时代。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广大摄影家的创作和摄影家协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我们要把握好大格局,内强素质,自我修炼,主动承接社会赋予的更高要求,担当起先进文化践行者的角色,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吉龙生 第十次全国文代会代表、江苏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 作品欣赏 走进华西村,远远就能看见由9座高楼组成的华西金塔建筑群,华西金塔呈现了中国独特的建筑元素,是华西建筑的标志,7级塔形设计反映了华西人积德行善的思想,也是华西人道德追求的标杆。“金塔的光耀”有那些许许多多,默默无闻的劳动者。 拥有50余年历史的江苏华西钢厂正在生产中。 炉前班的夜班工人们在紧张作业。 高温灼烤中,炉前工每半小时就要在铁流沟中清理一次钢渣。 虽然已经有了多年的工作经验,但每一次操作都专注敬业。 简单的手势,达成同事间的默契。 为了安全和环保,工作环境通风又明亮。 一般人以为炼钢就靠一双手,其实还需要一双慧眼。 每一天最大的期待,就是钢水出炉的那一刻。 钢花飞溅中,炉前工在认真调试分流的铁水。 来自河南禹州的副班长赵要敏现场操作后总是大汗淋漓,他便回休息室“咕咚咕咚”狂饮一大杯茶水。 华钢的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改善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和安全保障,机械手臂在操作出铁水的一瞬间。 副班长高永恒在每次当班结束前,总是检查好最后一道工序。 午饭时,来自安徽阜阳的炉前工张玉申和工友们一起在休息室就餐。他和妻子在华西钢厂已经工作十年,在北京上大学的孩子是他们的精神支柱。 班前会议,看上轻松,实际责任重大,正如誓词中写道:亲人盼我平安,企业靠我发展。我宣誓:遵守操作规程,杜绝违章违纪,坚持互保联保,心中安全第一。 来自江西的吴义建,沉稳的眼神中充满了对工作的饱满热情,也饱含着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期盼。 作品解读: “天下第一村”华西钢厂匠心筑梦 被誉为“天下第一村”的江苏省华西村,是一个曾经创造了中国农村发展奇迹的地方。她从农业起家,实现了富民梦;从工业发家,实现了强村梦;从三产兴家,实现了跨越梦。60余年来,凭借着自强不息、包容并蓄的精神,华西村人走出了一条不断追寻梦想、不断实现梦想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华西村美丽光环的背后是许许多多默默无闻的劳动者辛勤的奉献。摄影家从华西村的工业强村入手,从年3月开始数10次深入华西钢铁厂第一线,与工人们结下了深厚感情,用镜头记录了钢铁工人在特殊的生产环境中的动人故事,生动反映他们寻梦的理想,塑造了一个个勤劳、朴实、包容、奉献的追梦者形象。在华西村,每个人都享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华西人以“大国工匠”的精神,用其“匠心”为实现“中国梦”谱写新篇章。 摄影家上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白癜风初期该如何治疗河北白癜风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