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 日前,由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共同编纂的年度《甘肃蓝皮书》、《西北蓝皮书》在兰州举行成果发布会,全领域盘点了甘肃发展“新态势”。其中,《甘肃县域和农村发展报告》提出,从目前的数据和实践来看,甘肃县域经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一些独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快跟小布来看看吧↓↓↓ 敦煌:文化旅游模式 依靠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敦煌莫高窟。敦煌在发展县域经济的同时,形成了要素资源禀赋引领型发展模式,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做法一:抢抓战略机遇,发挥国家大平台优势。抓住“一带一路”与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这两大国家战略机遇,根据《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协调推进机制,省市县三级联动,协调推进名城建设。借用文博会这一国家级平台,全面实施总投资亿元的9大类33个保障类项目,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功能,使敦煌接续丝绸之路繁荣辉煌。 做法二:狠抓基础设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扩建和完善文化循环经济、新能源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各级各类投融资平台,及时启动敦煌文旅集团组建和运营工作。招引MEMC、中船重工、长城影视、阳光招金等20多个世界强及国内外知名企业进驻敦煌,推进了各项经济指标 快速增长。 做法三:聚焦首位产业,优化产业体系,促进多产业融合。根据本地区实际,始终将文化旅游业作为本市的首位产业,并实现了从发展规模、速度到注重提升品质、效益的转型升级。目前,玉门关、悬泉置遗址已被列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雅丹、鸣沙山,月牙泉、莫高窟、阳关、玉门关、西湖自然保护区等六大景区捆绑申报为敦煌世界地质公园。 做法四:完善城乡规划管理体系,补齐城市发展短板。围绕《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完成了总体规划、风景名胜区保护规划等各类规划共计37项,为城市发展划设了底线,拓展了空间,补齐了短板。 做法五:坚持以人为本,统筹社会事业,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扩大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投资比重,使民生支出在原来45%的基础上提高了25个百分点,同时,切实注重教育事业,公共卫生和医疗的全面协调发展,与此相院套全面落实了“2+18"精准扶贫政策等措施。 玉门:能源产业引领模式 这也是一种要素禀赋引领型发展模式,与敦煌依赖的历史文化资源不同,玉门更多的是依赖能源资源而发展县城经济。玉门深人实施“工业强市、多业并举、城乡协调”发展战略,依托基础和优势发展五大产业是玉门发展县域经济的主攻方向。 做法一:抓重点产业发展县域经济。突出发展石油化工、新能源和文化旅游产业。 在石油化工和煤化工产业发展方面:加快玉门炼化转型升级,着力打造石油特色小镇;做精做细石油化工产业。 在新能源及装备制业发展方面:编制《新能源及其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做好光热基地电力外送规划;把握光热项目布局相对集中的趋势,加快基础设施和公用配套设施建设;发展微电网、储能项目,推进电力直供和清洁能源跨区域交易,引进高载能项目,不断提升电力就地消纳能力。 在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方面:壮大草食畜产业,加强繁育体系建设,提高养殖水平和饲草料生产能力;发展戈壁农业,引进拥有无土培育、立体栽培、旱生植物等高科技有实力的现代农业企业;加快构杞产业发展步伐。 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方面:编制《文化旅游业发展规划》,挖掘玉门关边关古驿和屯星成边文化,把文化元素融人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当中,发展小而精旅游业;在老市区重新选址布展铁人纪念馆,打造军民融合、工业旅游做大做强红色文化旅游品牌;发展体育文化旅游,大力发和红色教育基地,展休闲体育、体验体育、品牌体育建设光热小镇、枸杞小镇、玉门关小镇等特色小镇,并且积极发展农业田园综合旅游。 做法二:以金融合作为支撑辅助县域经济。一是研究设立县域经济发展基金,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支持县域内一、二、三产业等实体经济发展。二是广泛开展对外合作,与实力雄厚的企业成立合资公司或开展ppp合作。三是依托玉门农业和新能源产业优势,设立农业和新能源产业基金。 做法三:以六个小组为队伍保障县域经济。通过外聘与内选相结合的方式,组建了石油化工及煤化工、新能源及其装备制造、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业、文化旅游业、综合、金融等六个产业工作小组,每个小组由玉门市委常委和政府副市长分工负责,为五大产业的协调有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做法四:以体制机制创新服务县域经济。一是提高行政效能、优化投资环境,全面启动“一处跑、跑一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二是按照“符合国家政策、符合规定程序、其他地区能给的政策我们也给”的三条原则,授权各产业工作小组提出招商引资政策建议。三是竖持规划先行、专家参与。 陇西:特色产业引领模式 作为主导产业引领型发展模式发展县域经济的典型代表,陇西按照“新发展理念”战略布局,立足县情实际,紧紧围绕打造“一都两中心”(中国药都、陇中现代物流中心、世界李氏文化中心)的目标定位,坚持走好夯实城乡基础、聚力精准脱贫、提升特色产业、壮大县域工业、发展理代物流、开发文化旅游六条路子,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发展。 做法一:竖持规划先行,增强发展引领力。编制完成了第三版《陇西县城市总体规划(-)》《陇西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区域性规划,并严格执行各项规划。 做法二:加强园区建设,增强平台承载力。提高重大产业项目承接能力,规划建设了以铝冶炼及加工为龙头,农副产品加工、现代物流等综合发展的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建设了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及农民工退乡创业示范园。 做法三:培育特色产业,增强支撑保障力。大力实施中医药产业“双百五十”工程;积极推进中医药研发与生产,不断健全完善仓储、检测和的售等市场服务体系。围绕建设主粮化战略先行试验示范区发展马铃薯产深人实施“”良种扩繁工程按照“以草促畜、以畜带草、草畜联动”思路发展畜草产业,大力推行“”“”等促农增收发展模式。按照“公司+合作社”建园区模式发展菌菜产业。 做法四:注重扩大投资,增强经济驱动力。瞄准国家刺激投资、补齐短板和推动转型升级重点倾斜支持的脱贫攻坚、产业培育、交通水利、节能环保、生态建设、民生保障、教育医疗文化、棚户区改造等重点领域,编制完成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项目库、PPP项目库等三年滚动计划。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县域投资的“动力源”,深人实施“千亿元大招商”活动,主动出击开展产业链招商、以情招商、以商招商和上门招商。 做法五:优化发展环境,增强要素吸引力。大力实施重点生态工程和城区面山绿化工程,全面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深人推进“放管服”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大力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降低市场准人门槛。 成县:“互联网+”模式 作为所有制结构引领型发展模式发展县城经济的典型代表成县走出了一条与甘肃省大多数县区发展县域经济不同的路子,其主要做法有以下四种。 做法一:抢抓“互联网+”战略机遇,率先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把帮助农民增收和推动农产品网络销售作为出发点和立脚点,打造电子南务全产业链,建设县域电子商务大生态,制定率先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策略。成立西北第一家县级电子商务协会,建成全国第17家、西北第一家地市级淘宝:“特色中国·陇南馆”。 做法二:积极构建多层次、多要素的基础保障和产业支撑,服务于电子商务拓展。从政策、机制、机构等方面积极建构行政推进;从人才培养、网络通信、物流快递、金融保障等方面为电子商务构建了基础保障;从产业基地、网购平台、龙头企业、质量监管等方面构建产业基础支撑;构建多级平 台服务与传统媒体、新媒体创新融合等五项电商扶贫生态系统。 做法三:与阿里巴巴集团联手,建立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园,打造电商示范基地。成县被阿里巴巴集团列为西北首个试点县,被财政部、商务部列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农业电子商务示范单位,陇南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园被商务部列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做法四:普及电子商务,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在普及电子商务的基础上,引导广大群众调整种植结构,持续做强做优核桃产业,并积极引入大樱桃、反季节草莓、金银花等效益更高的农特产品,提升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康乐:养殖加工模式 康乐县从政策引导、技能培训、金融保障、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入手,着力培育和发展以养殖加工为特色的富民产业,拓宽了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渠道。 做法一:逐级提升集约化养殖水平,做大做强规模养殖。建成规模肉牛养殖场区,加大良繁体系建设,实施肉牛羊良种补贴政策,引导养殖场(户)扩大母畜引进;进一步发挥劳务经济带头人和中介组织的市场带动优势。 做法二:构建政策、资金、人才、技术等多层次、多要素的产业支撑体系。与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康乐校区联动协作,从政策保障、资金支持、技术培训、人才培养等方面拓宽养殖业发展空间。 做法三:大力开发旅游商品,加大康美农庄精品牛肉系列产品、新华牧业鸡肉系列产品、当归系列产品的开发力度,研发胭脂梦保健枕、莲花山奇石,仿制彩陶、瓷制“康乐牛”等旅游工艺品。 做法四:加大特色养殖产品销售的宣传推介力度,引进更多外地客商前来洽谈采购业务。配套养殖业发展,引进中药材标准化深加工生产企业,建立中药材交易市场。 静宁:特色农产品加工模式 静宁发展县域经济的重点在于做强特色优势产业:特色农产品加工。已经做大做强的苹果产业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富民产业。 做法一: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优化品种结构、稳定种植规模,强化果园管理、提高果品品质,加强品牌宣传保护,延伸和拓展苹果产业链条,把静宁建成全国优质苹果生产加工基地。积极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创新,持续优化种植结构和布局。 做法二:壮大地方工业经济实力。以加快实体经济发展为重点,以培育全产业链工业产业集群和培植稳定持续的地方财源为核心。依托苹果和畜薯优势产业,发展环保循环包装业,开发全链条农产品加工业,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拉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做法三:配套特色产业发展培育现代服务业。积极规划建设适合现代农业发展的果品市场,加快苹果仓储和跨区域物流网络建设,建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积极推进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从投融资、通信交流、养生健康、信息中介等环节提高特色产业的服务水平。 做法四:通过多种方式壮大龙头企业。建设了静宁苹果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积极引导龙头企业组建静宁苹果集团,吸纳社会资本参与苹果产业化经营,鼓励与农民合作组织共建生产基地,以参股合作方式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和利益共同体,稳定增加群众收人。 做法五:全面推进创业创新,提升劳务经济发展水平。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特别是突出龙头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通过强化摸式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利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人,提升创新效益。同时,不断推进创新平台建设,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服务平台。 金塔:重点项目驱动模式 金塔县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引擎,通过抓重点项目驱动全县经济发展。 做法一:理顺重点项目工作机制,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对重点项目主要抓好统筹调度、包挂包抓、协同联动、专项督査等几个关键性环节,在工作机制上保证重点项目的加速推进。如文化旅游大景区、兆瓦光伏发电、航天大道的改建与扩建等重点项目,有力地带动了固定资产投资的稳健增长。 做法二:修订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优化项目投资环境。按照“意向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落地,落地项目抓开工”的要求,修订完善了金塔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采取驻点招商、以商招商以及小分队招商等多种招商引资方式,建立新型政商关系,优化项目投资环境。对招商引资中碰到的棘手问题,采取全程跟踪服务,扫除行政壁垒,花大力气破解落地难题。 做法三:统筹各类投资要素,挖掘发展县域资源的优势和投资潜力。金塔县把重点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动力源。结合国家扶贫攻坚工程和精准扶贫举措,利用有利政策和资金投入民生重点项目建设,补齐发展短板。特别抓好了关系到交通水利、产业培育、民生保障、棚户区改造等重点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 康县:乡村旅游模式 康县乡村旅游模式的最大特点是激活了资本、土地、人力等要素,整合了乡村生产与乡村生活以及生态资源的协调发展。 做法一:统筹城乡发展,创新旅游扶贫大思路。首先确立了打造全县生态旅游大景区的旅游开发新思路。把全县个村统一做了整体规划,对三大产业总体上围绕旅游调整了结构,城乡交通围绕旅游保证畅通,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旅游规划布局,农牧业发展与扶贫攻坚围绕旅游夯实基础,文化和卫生工作围绕旅游加强服务,凝聚全县合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做法二:整合各类资源,打造全域旅游大景区。依托美丽乡村政策,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乡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多方位、多层次,全面提升乡村旅游的发展水平;聚焦文化旅游,提高旅游景点的文化品味,增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目前已挖掘和整理出红军长征、茶马古道、民风民俗等具有康县地方特色的文化要素;做细旅游实体要素的各个环节,实施“十村百户千床”乡村旅游示范工程,提升了乡村旅游竞争力。 做法三:探索旅游扶贫新模式,构建生态旅游大产业。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生态产业发展思路,注重开发“多元产品”的稳定增收和开发利用;坚持以核桃和花椒产业为主,辅之以茶叶、蚕桑、食用菌、天麻等特色产业发展,积极开发旅游产品;培育和扩大生态产业品牌效应,打造经济效益高且脱贫成效好的旅游扶贫品牌;探索“互联网+”“精准扶贫+”等有益的旅游扶贫模式。 来源:甘肃发布综合 来源:甘肃发布白驳风专家在线白颠风早期症状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