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3/6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紫檀木(Zitan)在中国人的文化中占有着一个重要位置,以至于众多国人对于紫檀赞誉有加,并以为紫檀的需求主要以中国市场为主,尽管这样的观点时下十分符合实际情况,但如本平台之前的考证结果所述,这与过去的历史事实着实有着不小的差距。由于目前我们所公认的紫檀是来自印度半岛南部的“红木紫檀”,学名:Pterocarpussantalinus(中国国家标准中文名称其为“檀香紫檀”),因此对中国人来说,紫檀为不折不扣的舶来品。我们在研究时,必须结合原产地的历史地理风俗,才能够明确紫檀的使用情况与来龙去脉。首先介绍一下我们常见的一类对于紫檀的描述,我们认为其中至少部分内容属实:紫檀是世界上最名贵的木材品种之一,主要产于南洋群岛及东南亚各国。我国两广地区也出产紫檀木,但数量不多。紫檀属热带植物,常绿亚乔木,高五六丈,叶为复叶,花蝶形,果实有翼,木质甚坚,色赤,木质坚硬,异常沉重,入水即沉,其纹理纤细浮动,呈不规则牛毛纹及蟹爪纹。紫檀因生长缓慢,非数百年不能成材,故有“十檀九空,寸檀寸金”的说法,其出材率仅有20%左右。紫檀木分为多种,《中国树木分类学》记载:“紫檀属豆科植物,约有十五种”。但真正意义上的紫檀木只有一种,那就是“小叶紫檀”。按出材时间长短,紫檀木可分为新、老两种。老者色紫,新者色红,都有不规则的蟹爪纹。与紫檀木同类的木料还有檀香,为常绿灌木,产于我国广东、云南等地。木质坚重,清香,有黄白二种,多用作香料,如制成扇骨、箱匣等,但木质不如紫檀。此外,按纹式紫檀还可分为花梨紫檀、牛毛紫檀、鸡血紫檀、金星紫檀等。我国古代认识和使用紫檀木始于东汉末期,晋朝崔豹《古今注》记载“紫檀木,出扶南,色紫,亦谓之紫檀。”“紫”寓意祥瑞,加之紫檀特有的优良木性及稀有程度,所以历朝历代倍受珍视。商周以来,紫檀木被用来制作车辕及宫廷家具,为顶级家具材料。隋唐五代以后,开始用紫檀制作家具及工艺品。日本奈良正化院天皇器物宝库至今保存有数件中国唐代送给天皇的檀木棋局、小架等物件。明朝时由于紫檀木数量稀少,国内檀木很快被采光,明朝廷随后即派官吏赴南洋采办,此后逐渐成定例。由于这种采办在一定程度上带有掠夺性质,因此,南洋群岛所产佳木几乎被采伐殆尽,凡可成器物者,全部被捆载而去。明代采伐过量,清代来源枯竭,所以清代紫檀逐渐成为宫廷新宠,紫檀家具几乎为宫廷所垄断。雍正年间紫檀家具制作始具规模,到乾隆时达到鼎盛。作为宫廷“贡作”的紫檀家具,代表了中国古典家具的最高制作水准,集能工巧匠智慧之大成。紫檀家具经过数百年的沧桑流变,存世很少,只有故宫和各地博物馆、园林有少量珍藏。故宫博物院所藏“紫檀四开光坐墩”、“紫檀束腰带托泥宝座”等和上海博物院馆藏“紫檀雕西番莲云头搭脑扶手椅”(清)、“紫檀扇面形南官帽椅”(明)等以及台湾历史博物馆珍藏的清末年间“紫檀金龙宝座”、“紫檀贵妃椅”、“紫檀雕龙架子床”等都是紫檀家具中的极品。上图:清代紫檀圆明园椅

上图:清代紫檀高束腰方桌(西洋雕花风格)

在乾隆时期的档案中,有如下数条关于皇宫对紫檀木需求的记载:“……奴才等查造办处承办传做活计,每年需用紫檀木甚多,……今应请仍照向例交粤海关监督图明阿采买紫檀木六万斤运送来京,以备成做活计应用……”;广州是当时对外开放的口岸,很多紫檀木都是从这里由粤海关采办,直接送往京里,但是由于紫檀木的珍贵稀有,各地官员一经发现,即行解送进京:“乾隆四十九年()六月十九日,尚书金简交来贡物来文清册,内开两淮盐政伊龄阿差人送到……紫檀木二百六十一枚(重四万十二斤),奉旨:着伊家人送进京交金简,钦此。另有对于清代广东紫檀家具的介绍,从客观的历史记载可以初步估计当时紫檀在中国的使用,如下文:在乾隆时期,穗城有条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广作家具作坊最集中、最讲究、最精良的街,这条街就是“濠畔街”。街内小作坊星罗棋布,分为酸枝行、花梨行、紫檀行,形成同行业间百业竞技的繁荣景象。濠畔街各作坊工艺上分为两类:一类是行活坊,是迎合市场中下层买家,大量生产的作坊。一类是以慢工出细活为宗旨,在制作工艺方面不惜工本、时间出精品的作坊。其间有一作坊名叫“满堂红”,专造紫檀家具和紫檀杂件工艺品,因其木艺有独创性、个性化,标新立异,创作性强,非同行所能为,在濠畔街成为佼佼者。广州濠畔街旧照广作家具,有许多超凡脱俗、气韵高雅的绝世之作。据清史造办处记载,雍正七年(年),怡正亲王府总管太监张瑞交来粤海关监督奏折。举荐牙雕匠陈祖章(顺德人),董兆,李爵禄,杨有庆等人。受职开始在养心殿造办处当役差。从雍正十三年的档案中的木雕匠人有广东南海、番禺人氏,如罗兴、林彬、力员五、梁义等。他们入宫后被皇族重视,均属宫廷匠师,终身受禄。据史料记述:木匠被安置在圆明园居宿。粤人、浙江人、江苏人、各居其馆,膳食各异不同地区的工匠各显其技。在相互的明争暗斗中无形中也使家具制作工艺水平达到最高峰。据说,乾隆下派官员到广东采办货物,曾下旨讲过,对作坊工匠艺人是:“料给值、工给价”。即是说不占民间工匠的便宜,公平交易。史料记载,造办处下发濠畔街的活作,不仅有珍贵玉器、金银器、古董摆件的各式紫檀底座,还有紫檀家具。匠人受到恩惠,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发挥各人最佳技艺。濠畔街的匠人大多从小受父辈熏陶,几乎个个都能独当一面,能雕、能绘、能设计,不用图纸就能白手绘制大样即时施工据木雕世家冼联广师傅讲:当年光绪皇帝结婚大典、慈禧六十寿诞,曾派造办处官员携银两来广州订造紫檀家具多件。濠畔街一时哄动,作坊老板不敢掉以轻心,亲自设计,构图造料、制作,从雕工、刮磨、收光,都细心、严谨、讲究。经悉心制作数月后,宫廷家具送京当天,万头攒动,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后面还有一段故事,是说光绪皇帝的“龙床”在广东濠畔街制成后运到京城,入宫后造办处所有各省工匠竟无一人懂得安装,后来只得飞马传会两广总督诏会广州城木雕名师梁阜进京装嵌,顺利完工,一时名噪京华,因此濠畔街常成为宫廷来图来样设计家具的基地。在广东采制的紫檀贡品,是历年总督必贡之物,往往搜尽天下绝活穷工,按图订做,完工审验即行上贡,入册一一记录,时间、地点、工匠名录等详尽无遗漏。在此,有一个人值得一提,他就是曾任两广总督的李侍尧。李侍尧

李侍尧,字饮斋,汉军镶黄旗人,祖上曾是明朝大将,父亲李元亮做过户部尚书,李侍尧于乾隆初年被乾隆接见,先后出任军机处章京,热河副都统,工部侍郎,户部侍郎,广州将军,两广总督等职。李侍尧为官二十多年,以进奉见长而受瞩目。在官员当中进贡物品最多、最精、最古、最绝,乾隆皇帝时时夸奖,李侍尧所办贡物较他人为优。他任两广总督期间,经常乔装百姓深入民间僻巷陋街录访,身怀绝计的民间工匠,随时登记入册,一旦造办处如匠入宫,可随时随地如匠人进宫受差遣。李侍尧在广州任总督期间至乾隆四十五年进贡次数有档可查的有多次,平均一年进贡多达9次。如今,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珍藏文物珍品中,不难发现李侍尧当年进献的贡品。如现存院内的广州进贡紫檀框嵌金月桂挂屏和紫檀框嵌金鹤鹿挂屏均系李侍尧为两广总督时进献。在月桂挂屏左上角有李侍尧亲笔抄录御制诗一首,留名题款。两幅挂屏均充分显示广州考究、细腻的紫檀工艺和象牙工艺水平。(中国美术全集·工艺美术编(11)竹木牙角器),尽管后来李侍尧因贪污被乾隆查办,但经他手进贡的紫檀木重器却为后世留下了难得的艺术瑰宝。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数百年来紫檀木美丽而神秘的面貌逐渐被世人认识,昔日只有皇家才享用的紫檀家具也成为收藏家争相收藏的对象。从留下的为数不多的紫檀贡品中,我们可以领略到清代广东紫檀贡品的工艺水平。正是由于其用料充裕,做工精美,风格独特的工艺水平,终使它成为家具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页。另据《中国古代贪官传》记载:乾隆二十二年(年)十二月十一日,时任广东将军的李侍尧与粤海关总督李永标,向皇帝进献的贡品为:紫檀楠木宝座一尊,紫檀镶楠木御案一张,紫檀楠木屏风一座,紫檀天香几二对,镶玻璃洋自鸣钟一座,镶金洋景表亭一座。。。。。。乾隆四十三年至乾隆四十四年间,李侍尧三次托人带银前往广州,让广东知府李天培等帮办金器等物,共送去银一万两,作为公费银和购物银;从云南送去金一千二百二十多两。李天培用这些银两为李侍尧置办的东西有:金塔一座、金挂屏二扇、金花瓶一对、紫檀塔座屏架、塔顶珍珠六串,还有洋绸缎、洋棉各若干匹。这些物品于乾隆四十四年八月运京交李侍尧家人备贡。另外,李侍尧在广东还大肆置办硬木木质家具,这些家具的用料大都为进口的紫檀木、花梨木、红木等,价钱昂贵,像紫檀木几乎是以轻重论价。从以上资料中不难看出,早在晋代至唐代,已经有明确的紫檀记录,产地是在现在的湄公河下游(扶南古国在柬埔寨、林邑古国在越南中南部),因此当时的紫檀应当并不是现在的P.santalinus(红木紫檀,檀香紫檀)。清代紫檀主要经由广东海关输入,并无所谓“皇室派专人赴南洋采购紫檀木”这样的事情发生。紫檀在中国有文化历史,在西方亦然。

据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的传说,公元前10世纪,在阿拉伯半岛西南有一个示巴王国。《旧约》记载,所罗门王在位时期,示巴女王亲自率领驼队,满载金银珠宝和香料,前来拜见。其中有关记载提到了示巴女王的财宝来自一个叫做俄斐(Ophir)的地方,并且很多中文翻译将示巴女王所进贡的一种珍贵木材“Almug”称作檀香木,但实际应当是紫檀木。并且在西方的历史记录中,提到了所罗门国王的圣殿中采用了紫檀木装饰,国外历史学家和相关人员的考证将这种木材对应为树种Pterocarpussantalinus,即红木紫檀(檀香紫檀)。上图:示巴女王觐见以色列所罗门国王

上图:示巴女王

由此产生的线索就是紫檀来自一个叫作俄斐(Ophir)的地方。然而,不巧的是,在西方史学界,俄斐一直是未能确定的一个地区。在《圣经·旧约》时期,这个地区以出产纯金闻名。《创世纪》第十章的地名表显然指明俄斐在阿拉比亚。而在所罗门时代(约公元前年),人们认为俄斐是在海外。根据埃及法老曾派遣海上远征队去彭特(索马里兰)的记载,可知俄斐是在东非的某个地方。另一方面,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斯和圣杰罗姆显然认为俄斐是在印度。查阅有关记录发现俄斐的地理位置,对于西方学者来说,有好几个观点:1俄斐在非洲Ophir本身就与非洲“Africa”读音很类似,拉丁语中Afri指代非洲北部一带。有学者认为是目前在红海附近的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和吉布提的阿法尔民族(Afar)。但是自从近代西方大航海时代以来,很多人倾向于认为传说中的俄斐实际是位于现在非洲东南部津巴布韦共和国境内的大津巴布韦(GreatZimbabwe)遗迹一带。这个观点最初的考证来自葡萄牙航海家巴斯科·达伽马(VascodaGama)的同伴多美·洛佩斯(ToméLopes)。后期的研究也表明了,黄金贸易是从津巴布韦一带运输至索法拉港(Sofala,现莫桑比克索法拉),再海运至阿拉伯等地。当然,宝石和紫檀木等物产亦来自这个地区。示巴与俄斐上图:红色箭头指示的俄斐的可能位置

以上三图:大津巴布韦遗迹(石头城)

2俄斐在亚洲最广泛流传的是在印度南部至斯里兰卡一带,主要源于象牙、紫檀木(檀香木)、孔雀等物产。威廉·史密斯爵士(SirWilliamSmith)于年对于《圣经》原文的一些解释中发现希伯来语的孔雀一词“thukki“源于印度泰米尔语“Thogkai”。除此之外,还有俄斐在印度河口至古吉拉特(印度西海岸北部一邦)一带之说。而其他的猜测还包括了苏门答腊、加里曼丹、爪哇、马六甲、马鲁古和菲律宾等地。3其他地区还有的传说认为俄斐在热带美洲秘鲁、巴西一带,或者大洋洲所罗门群岛等地,但是这些所依附的证据都难以令世人信服。中国明代官员马欢(-,曾随郑和下西洋)在《瀛涯胜览》一书中曾有这样描述“阿丹国”(现阿拉伯半岛也门共和国最大城市亚丁Aden)的记录“米粟豆谷大小二麦芝麻并诸色蔬菜俱有。果子有万年枣、松子、把担杆、葡萄、核桃......民居房屋亦有用木起架为楼居者,其木皆土产紫檀木为止”。(本段文字亦可见于周默《紫檀》一书,第页,山西古籍出版社,年)。与马欢同朝的黄省曾著书《西洋朝贡典录》亦有阿丹国有紫檀木的说法。上图:《瀛涯胜览》

如果参考以上示巴国地理位置会发现,阿拉伯半岛西南部或者红海沿岸等地似乎确实在历史上存在着紫檀木,但是鉴于当地的环境,我们认为那里也仅仅是一个中转集散地。出产黄金、宝石和紫檀木的俄斐或许在印度南部,但也可能在非洲,那里的物产通过阿拉伯半岛可以源源不断地供给中东和近东等地区。由于近年来的进口贸易显示,在印度和非洲等地均有紫檀木的出口(红木紫檀P.santalinus和染料紫檀P.tinctorius),所以这些现实竟然会与历史典故和记录出现惊人的吻合,不能不说是极其吸引人的。本文为木材地理原创,所有权和解释权归本平台,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欢迎







































中科白癜风抗复发治疗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是哪家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ntazx.com/jtxxw/211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