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地球旅客(ID:NEAs-B))授权转载 大国梦想的起源 扁都口,这个名字听起来似乎很陌生。 这里海拔三千五百多米,地势险要。 国道从扁都口峡谷穿过,在险隘峭壁里千回百折。 扁都口史称大斗拔谷 图为国道扁都口段(摄影?叶康) ▼ 它本来是一条穿越群山峻岭的无名峡谷。 但在多年前,一位汉家使者手执象征朝廷命令的符节,从这里翻过了祁连山脉。 扁都口峡谷外的冲击平原 张掖民乐县境内 ▼ 张骞从这里走到了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 他身后的这片土地,后来被人们叫做河西走廊。 此后的岁月里,霍去病扫平匈奴,法显、玄奘西去天竺,中原文化避难西迁,隋炀帝巡视焉支山召开世博会,左宗棠彭抬棺出征誓死收复新疆…… 历史的浓墨重笔一次次地在这片狭长的土地上重叠。 河西走廊因在黄河以西,形似走廊而得名,是一段沿祁连山山脚分布,长约多公里,宽十到百公里不等的堆积平原。 对比甘肃省的行政区划图,可以发现,河西走廊正是甘肃细长的腰部。 这个狭长的地理通道,位于中国大陆腹地,东连中原,西接西域,南北沟通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 河西走廊的东部起点乌鞘岭,恰好在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上。 温暖湿润的海洋季风到此便停住了脚步,所以河西走廊的周边是一个干旱少雨、荒丘和沙漠密布的区域。 张掖丹霞 中国干旱地区最为典型的丹霞地貌 图示分别为七彩丹霞和冰沟丹霞 ▼ 而平均海拔米以上的祁连山脉,以其高大的山体拦截并贮存来自太平洋暖湿气流中的水汽,并用冰雪融水滋养着山下的土地。 身处一片荒原的包围之中的河西走廊,不仅因此得以避免被干旱吞噬,还发育出大片富饶的绿洲和草原,农牧皆宜的生态环境加上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这里成为历史上各民族势力争夺的焦点。 岗则吾结峰 海拔米,祁连山最高峰 祁连山域内共有冰川条,储水亿立方米 这是一个超过三个三峡水库的水资源宝库(摄影?鸵鸟) ▼ 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 是西北地区最主要的商品粮和经济作物产区。 ▼ 在今天,沿着祁连山脉,依次分布着六座城市。 其中有四座是由多年前的汉武帝所亲自设立命名。 这便是著名的河西四郡: 武威,张掖,酒泉,敦煌。 公元前年,汉武帝设武威、酒泉两郡 公元前年,分置张掖郡、敦煌郡 现嘉峪关市为年设立,原属酒泉郡 现金昌市为年设立,原属武威郡 现敦煌市为县级市,属地级市酒泉市的一部分 ▼ 再没有哪一个城市,像这几座城市一样,有着如此令人热血沸腾的开始。 武威,河西走廊上最大的平原。 羌、犬戎、乌孙、月氏(rouzhi)等中国最古老的游牧部落雄踞此地。 公元前年,匈奴单于冒顿(modu)统一大漠,占据了河西走廊。 这就差不多是给中原王朝的脖子上架了一把刀。 凭借河西走廊的地形优势,匈奴向西可控制西域诸国,向南可笼络羌族各部,向东则对汉帝国的西北疆土虎视眈眈。 他们随时可能骑着马儿哼着曲儿来劫掠长安。 公元前年,汉武帝刘彻登基。这位皇帝不肯继续忍气吞声,对匈奴的战略,从妥协到抵御,从反抗到出击,一步步拉开序幕。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公元前年,龙城之战。 首次出征的卫青,一路凯旋,直捣龙城,解除了匈奴对都城长安的威胁。 公元前年,一去十三年的使者张骞奇迹般出现在长安城下。 他带回的关于河西走廊和广袤西域的详实信息,使汉武帝下定决心向西拓展。 公元前年,卫青出征匈奴,他的外甥,年仅十七岁的霍去病率八百骑兵孤军深入,展露出少年英雄的本色。 公元前至年,汉武帝先后发动河西战役、漠北战役。 不满20岁的霍去病以史上第一位骠骑将军的头衔率军出征,他用轻骑兵闪击战术,扫荡匈奴各部,饮马瀚海,封狼居胥。 “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霍去病,这位去世时只有23岁的男孩子,在他的青春年华里策马扬鞭,换回了国家安宁与河西走廊的全线贯通。 匈奴人唱着悲伤的歌谣离开了这片肥美之地。 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武功军威,震慑四方。 这,就是武威。 位于武威天祝县中部的乌鞘岭 是陇中高原与河西走廊的天然分界线 图为乌鞘岭下的汉长城,武帝时期所筑(摄影?牛民) ▼ 武威,曾经作为中国第三大城市,还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凉州。 很长时间以来,它是西北地区的军政、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众多文人骚客向往的“国际化大都市”。 出土于武威雷台汉墓的马踏飞燕(东汉) 象征着中原王朝蓬勃的生命力和一往无前的气势(摄影?大漠印象) ▼ 。 。 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 从武威往西北方向约公里,犹如汉帝国的一只手缓缓向远处伸去,触摸到了河西走廊的咽喉——张掖。 张掖位于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中上游 自古就有塞上江南的美誉 ▼ 在张掖东南方向公里处的草原上,有世界上最大、历史最久的马场——山丹军马场。 马场的创始人正是霍去病。 山丹军马场位于祁连山冷龙岭北麓焉支山下 山势平缓,水草丰美,以出产良马闻名 ▼ 在这里驯养的良种骏马,伴随着汉家将士驰骋在黄河以西的广阔土地上,保家卫国,开疆拓土。 公元前60年,汉帝国在今轮台县设立西域都护府,以河西走廊为桥梁,将今天新疆和中亚一带广大地区纳入主权范围。 至此,直达地中海的商路全线贯通,丝绸之路上的经济文化交流开始繁荣兴盛。 张国之臂掖,以通西域。 这,就是张掖。 张掖古称“甘州”,甘肃省“甘”字的出处 它是河西走廊上最为富庶的城市 人称“金张掖,银武威,玉酒泉” 图为张掖市东北郊的润泉湖湿地公园(摄影?拉奥孔) ▼ 。 。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一生都爱酒如命的李白来为酒泉代言,怕是再合适不过了。 从张掖出发,沿黑河顺流而下,穿过一片荒芜之地,河西走廊上的第三块绿洲赫然显现。 酒泉盆地毗邻祁连山冰川资源最丰富的西部山区 大小十余条河流穿城而过 图为金塔县以西的万亩人工胡杨林(摄影?阳光名古屋) ▼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自金塔鼎新镇到额济纳旗湖西村的黑河河段 便是人们口中的弱水(摄影?布尔金) ▼ 酒泉有这样一个传说,公元前年,霍去病在此大败匈奴,汉武帝赐御酒到前线表彰战功。 而军士甚众,酒则只有一坛,年轻的将军不愿意独饮,遂将御酒倒入泉水中,全军将士使用头盔盛水引用,此泉遂得名为“酒泉”。 此地亦被武帝命名为酒泉郡。 城下有泉,其水若酒。 这,就是酒泉。 酒泉,古称“肃州”,甘肃省“肃”字的出处 酒泉鼓楼,始建于东晋永和年间 四门额题:北通沙漠、南望祁连、东迎华岳、西达伊吾 与长城西端的嘉峪关遥相呼应(摄影?老牛) ▼ 。 。 万里敦煌道,三春雪未晴。送君走马去,遥似踏花行。 别过酒泉,继续往西,便来到河西走廊上最后一座节点城市——敦煌。 举目四望,这里已然看不到巍峨的祁连山。 走马出关,只见黄沙蔽目,日月苍凉,疾风劲草,恍若隔世。 鸣沙山,位于敦煌城南5公里处 它是世界上距离城市最近的移动沙丘(摄影?晋南山人) ▼ 为据守河西走廊,汉武帝在敦煌以西的两条要道上分设阳关和玉门关。 走出这两座关卡便走进了广阔的西域。 此后,或沿昆仑山北麓山脚,或取道天山南北两侧,一路西行,可直抵地中海沿岸的罗马帝国。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玉门关(左),阳关(右) ▼ 千百年来,这两座雄关相对而立,如一双眼睛见证着东西方文明的交融,也似一对利齿,守卫着丝路商旅的安危。 敦实牢固,盛大辉煌。 这,就是敦煌。 敦煌莫高窟与张骞出使西域壁画 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 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 也是东西方文化在河西走廊交汇融通的历史见证 ▼ 。 。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跨过黄河,跨过黄土高原, 曾经遥远的西域如今已不再遥远。 祁连山下的那一排城市,也早已超越了往昔的辉煌。 从武威,到敦煌。 这是一段寻寻觅觅的跋涉。 这是汉帝国最虔诚的希望。 历史的痕迹会如同风沙消散, 河西走廊里这几座城市的名字,却始终提醒着我们,这个国家一直想要变得更好。 祁连山位于甘肃和青海交界处,属于西北-东南走向,对于甘肃省中西部地区河流有明显影响。 (1)简述祁连山脉对甘肃省中西部地区河流的影响。 (2)与陇南相比,分析敦煌市气候特征的差异及原因。 (1)祁连山是该地河流的发源地,流向多为自西南向东北;冰川融水和山地迎风坡降水是主要补给水源。 (2)差异:与陇南相比,敦煌气温年较差大(冬季寒冷),降水量少。原因:敦煌市纬度高,离冬季风源地近;无高大山脉阻挡,深居内陆,大陆性强。 (1)本题考查山脉对河流的影响。山脉对河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流向和水源补给。祁连山是该地河流的发源地,该地河流发源于祁连山,流向多为自西南向东北方向;冰川融水和山地迎风坡降水是主要补给水源。 (2)本题考查气候特征的差异及影响因素。气候特征的比较主要从气温和降水分析,影响因素从纬度、大气环流、地形等考虑。读图可知,与陇南相比,敦煌冬季寒冷,气温年较差大,总降水量少。原因主要是敦煌市纬度高,离冬季风源地近,冬季气温较低;无高大山脉阻挡,深居内陆,大陆性强,降水量少。 欢迎转载分享 地球旅客赞赏 人赞赏 长按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公益抗白中科品牌影响力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