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微记者 杨艳龙每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地标性建筑,如埃菲尔铁塔之于巴黎,自由女神像之于纽约,天安门之于北京,东方明珠之于上海……这些建筑之所以能成为地标,不仅在于它们有着气势雄伟美轮美奂的视觉冲击力,也不仅在于它们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在于它们深深地扎根于每一个生于斯长于斯歌于斯悲于斯的市民的情感记忆里。望淮塔就是这样一座让我们蚌埠市民情系梦牵的地标建筑,一座见证了美丽珠城兴衰荣辱、喜乐悲忧的“镇城之塔”。望淮塔位于张公山公园内的张公山山顶,始建于年,为七层仿古建筑,塔高35.33米,建筑面积平方米。塔为八角形,八面飞檐,檐角悬铃,清风徐来,铃声悠扬。塔前有一小广场,有石牌坊一座,上书“胜境揽怀”,书法流畅而不失气度,颇有文人气息。牌坊旁边有一照壁,粉墙黛瓦,典型的徽派风格。塔身、牌坊、照壁,皖风徽韵,古朴典雅,相互映衬,和谐统一,不愧为皖北第一名塔! 中国建筑历来重视位置的选择,望淮塔的选址可谓匠心独运。雄踞山巅,顶天立地,重檐飞阁,直冲霄汉,巍巍乎如擎天玉柱,浩浩乎似鲲鹏腾空。让人不禁联想起我们“禹风厚德,孕沙成珠;务实开放,创业争先”的城市精神。 从年到年,三十年时光荏苒,毫不夸张地说,居住在蚌埠及周边的人们,家中相册几乎都有以望淮塔为背景的相片。海鸥相机的黑白,富士、佳能的彩色,数码相机、智能手机的自拍,一张张照片记载着童年的笑脸,青春的容颜和暮老的安详。从小学到大学,每年假期,我都会与亲朋好友畅游张公山,登临望淮塔。从塔底小门进入,沿螺旋盘升的楼梯而上,原先是木制的楼板,踩下一脚,咯吱作响,小时候每每在惊恐中有着满满的惊喜。塔顶有环状观景平台,四围是雕梁画栋的围栏,我最喜爱趴在木栏边听塔角风铃的叮叮当当声,看风铃在碧空中摇摆,就像热情的招手。家中有许多影集,我与塔的亲密合影集成为最珍爱的一本,塔目睹了我的成长,也见证了岁月的流逝和城市的沧桑变迁。其实,珠城百姓人家,有谁家没有和它的合影呢? 摄影/微记者 杨艳龙犹如人生常会遭遇不虞之灾,无妄之祸一样,望淮塔也曾因一场大火毁损殆尽,历经了生命的劫难。年5月17日凌晨3时许,因违规住人,顽童乱用蚊香,误燃棉被和纸张,火魔肆虐了木制的塔身,那天的大火特别的红,城西的天空如同染上大片的鲜血,起火位置在望淮塔二楼,大火很快向上蔓延。仅仅十几分钟,整个塔身都燃起了大火。接到报警后,蚌埠消防部门立刻出动18辆消防车和名官兵投入战斗。由于通往望淮塔的道路非常狭窄,只能容纳一辆消防车上去,消防人员不得不采取接力供水的方式实施扑救。第二天清晨7时许,大火被完全扑灭。 被火魔“蹂躏”近4小时的望淮塔只剩下了一个空架子,锥形塔顶已坍塌。原先面朝八方的飞檐凌乱不堪,断壁残垣的场面让人痛心。望淮塔一夜灰飞烟灭,让每一位珠城百姓突然感觉到失魂落魄,无所凭着,望淮塔毕竟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和无数人的挚爱亲情。 当年7月8日,市政府快速通过决议,决定重修望淮塔,消息传来,人人欢欣鼓舞。望淮塔修复投资60万元,仍由当年建设单位江苏江都某建筑公司承建,修复本着忠实原貌的原则,保持原有的结构和造型,每一细节都仔细比对,确保“修旧如旧”,还给珠城人民一个完整的记忆。“吃一堑,长一智”,为了防患于未然,塔内安置了3个消防栓,4个灭火器,并制定详尽严格的安全防火制度。同时,望淮塔还增加了亮化工程,华灯初上,获得新生的望淮塔金光璀璨,让人驻足遥望,恍如仙境重现,令人心驰神往,爱意绵绵。 张公湖畔有胜景,市人尽晓登临意。 碧水蜿蜒护城郭,金塔巍峨立天宇。 禹风厚德能致远,孕沙成珠当进取。 自古淮上龙虎地,皖北重镇我第一。 望淮塔见证过我们奋斗的历史,也将见证我们美好的未来。我爱望淮塔,我爱珍珠城! (本报综合仅供参考) 编辑:云雪日尧 往期回顾: 去哪玩 十一街,成都老味道 家春秋 擒拿高手——尚春田 半边天 方华:芳华人生 望淮塔 又到中秋月圆时 男人帮 张新:我的私人博物馆 赞赏 长按黑龙江白癜风医院白癜风能治好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