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1/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北京中西皮肤病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210403/8811271.html

按照传统的基因突变说,癌症是可以预防、也可以避免的。但根据癌症干细胞学说,当我们从一粒受精卵分化成几个胚胎细胞时,癌症干细胞就已经与我们同在。可是,有没有方法能够控制癌症?毕竟,治愈癌症与解决癌症问题,可以是两件不同的事。

多年以后,如果有人试图编写一本人类与乳腺癌斗争的编年史,他或许会同意,将一个新纪元的元年,设定为年。

这一年的4月1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刊登了一篇名为《乳腺癌致瘤细胞的预筛》(ProspectiveIdentificationofTumorigenicBreastCancerCells)的论文。

在一个“革命性突破”日益成为实验室新发现代名词的时代,这篇文章的登场显得十分低调。尽管与《科学》、《自然》同属综合性的同行评议学术期刊,PNAS在学术界的地位,总有些不上不下的尴尬。论文的5位作者,来自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院和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当时并不能算这个领域中最有名的研究者。而第一作者和实验的主要设计完成者穆罕默德·艾·哈吉(MuhammadAl-Hajj),更不过是实验室里一个普通的博士研究生。文章题目的含混不清不说,就连开篇的第一句话,也透着陈词滥调的迂腐:“乳腺癌是美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每年有4万多人因此死亡。”

然而,就是这样一篇按照常理推断很快便将埋没于故纸堆中的论文,却让罗伯特·温伯格(RobertWeinberg)做出一个决定:修改他编著的经典癌症学教科书——《癌症生物学》。

罗伯特·温伯格是谁?名字后面,大可列出一串头衔:第一个发现致癌基因(Ras)和抑癌基因(Rb)的科学家,第一个阐述调节基因在癌转移中的作用的研究者,麻省理工学院怀特海德研究院的创立人之一,美国国家科学奖和沃尔夫医学奖的得主……但是,MIT奈特科学新闻奖学金项目主任博伊斯·莱森博格(BoyceRensberger)的一句玩笑或许最能贴切地说明情况:“在麻省理工学院,如果要评出最受欢迎的三个科学明星,第一是乔姆斯基,第二是伍迪·弗洛斯(WoodieFlowers,曾经主持过科学美国人“科学前沿”节目的机械工程学教授),剩下的一个名额,就要看温伯格和兰德(EricLander,人类基因组项目负责人之一,温伯格的同事)那天谁的状态更好了。”

回忆起第一次读到PNAS上这篇论文时的情景,身为学术泰斗的温伯格并不掩饰自己的失态:“它就像一颗正好落在我头上的炸弹。短暂的晕眩后,突然豁然开朗。我认为,它绝对是过去10年中关于癌症的最重要的一篇论文。”炸弹爆炸的结果,是年6月出版的新版《癌症生物学》。它与旧版的一个重要差异,便是引入了癌症干细胞的概念,用以解释癌的产生原因。

为了理解这一变化的重大意义,我们有必要简短回溯一下,科学界对人类为什么会生癌的认识历程。

英文中,“肿瘤”(tumor)一词,来自拉丁语,意思为肿块。而另一个经常在专业文献中出现的专有名词“瘤”(neoplasm),则源自希腊语中的“新生物”。在漫长的年代中,人们对肿瘤的形成原因产生过各种各样的猜测:病毒或细菌的感染,异体生物的侵入,道德败坏的印记……在东汉刘熙的《释名》中,我们还可以见到这样的解释:“瘤,瘤肿也,血液聚而生瘤肿也。”

直到19世纪,解剖学观察和临床研究的进展才让人们认识到,肿瘤并不是异体组织,而是由人体的正常细胞异常增殖而成。可是,好端端的细胞,为什么会突然失去控制,变成疯狂的癌细胞呢?

温伯格是最早应用基因技术的突破、对癌症产生的分子机制做出解释的科学家之一。他发现,在正常细胞的基因组中,存在一些特殊的DNA序列。当它们正常编码时,产生的蛋白质是对于促进细胞生长增殖非常重要的生长因子、信号传导蛋白和转录因子。当它们发生某些异常时,就会令细胞发生恶性转化。这些DNA序列,被命名为“原癌基因”(proto-oncogene)。Ras基因,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

仅有原癌基因的存在,也不足以完成细胞的大规模癌变。温伯格进而发现另外一些调控细胞生长与增殖的基因的存在。不过,与原癌基因的作用机理相反,当它们正常编码时,可以限制细胞的生长,而当这些基因的两个等位基因都发生突变或丢失时,它们的功能就会丧失。位于13q14染色体上调节细胞周期、与视网膜母细胞瘤密切相关的Rb基因,和调节细胞周期及转录的p53基因,便是两个最著名的抑癌基因。

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作用之外,端粒成为他和另外一些科学家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ntazx.com/jtyy/1082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