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姆岭,此次川西拍鸟行程的最后一站,这样安排是基于我们对高反有个逐渐适应过程。帕姆岭离雅江县城十多公里,是位于国道国道旁边的一座高山,海拔米的山顶平台有一座帕姆岭喇嘛庙,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庙里的喇嘛和附近的两种高原雉类出现和谐共处的温馨一幕:冬天食物缺乏时,这些雉类就像懂事的家禽一样,聚集在庙后的山坡,等喇嘛撒高粱,吃完又慢悠悠地离开。我们与其说是来这里拍雉类,不如说是来感受这人鸟和谐共处的温馨。拍这些不怕人的雉类技术上太容易了,感受这种人鸟和谐共处的机会太难得了!为了在雉类出现之前赶到现场,我们住在帕姆岭山脚下老杨开的故乡缘客栈。来帕姆岭拍雉的大部分都住这里,也有心急的鸟友就在山顶平台庙附近平台搭帐篷过夜,枕戈待旦的。我们五点半起床,吃完早餐不到六点就坐普拉多上山了。山路崎岖狭窄,转弯又多,请的成都司机也不够稳重,白天上去还没什么感觉,天未亮上山感觉很惊悚,我全程紧抓车顶拉环,生怕车掉进山崖被抛出车外尸首都找不到。从海拔米的山脚客栈到海拔米的山顶平台,大概用了一个多小时。七点左右我们到山顶,四周群山沉浸在寂静的黎明里。由于身处高海拔平台,四周群山都在脚下,这是观日出的好地方。天气也是给力,天上是薄薄的云层。趁着雉类没出来,大家都期待拍到火烧云,鸟人大多数是从风光题材转过的的,对一般风光没兴趣,对火烧云还是感冒的,更何况是以喇嘛庙为前景的帕姆岭火烧云。果然心诚则灵,短短几分钟了,帕姆岭的东边天空就像火烧一样壮观。拍完火烧云没多久,大家赶紧就位摆好器材,静等雉类登场。七点半左右,一只四川雉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快门已经响起。不久,三只雉鹑已经来到离我们不到五米的地方,用的鸟友只好往后退。接着大群的血雉从山坡上走下来,它们对排成一列的大炮阵熟视无睹。自顾自地踱步,觅食,嬉戏。追求艺术效果的鸟友已经趴在地上,尽情忘我地释放快门。喇嘛很久才出来,但雉们好像并没有聚拢过来讨吃,也许它们并不缺少食物,每天准时过来这里溜达是证明雉类是可以接受人类亲近的。在这个高度拍鸟,仍然是不能随意做大运动量动作的,我手持拍摄半个小时,就觉得精疲力尽,看看差不多了,赶紧刀枪入库。帕姆岭拍雉,技术上是很容易的事情,但去一趟那里真是一件难受的经历,所谓"无限雉类在险峰"。但凡雉类,笨拙难飞,肉质鲜美,在文明发达的地区早就是饕客的口中福,只有在偏远的高原藏区,因为宗教信仰的影响,得以保存了种群。所以我们鸟人有机会饱受高反煎熬,山一程水一程,不远千里之外,来到这苦寒之地,拍到漂亮雉片。可以说每一张漂亮的鸟片背后,都有一个辛酸的回忆,故无论精神上还是艺术上都是有收获的。帕姆岭的火烧云日照金塔第一只雉鹑出现这几张都是趴拍的,地面冰冷,石头疙瘩又多,脖子一会就酸痛,辛苦啊,每一张漂亮的鸟片都来之不易。血雉,别名血鸡、松花鸡,血雉的雄鸟大覆羽、尾下覆羽、尾上覆羽、脚、头侧、腊膜为红色,故称血雉。其别名甚多,各地皆异。在甘肃,因其胸侧和翅上覆羽沾绿,被称为"绿鸡";因其羽毛形似柳叶,且沾绿,又称为"柳鸡";因其主要栖于松林和云杉林,食松(杉)叶和种子,又称为"松鸡子";又因其脚红色,称"红脚鸡"者最为普遍。主要分布于中国,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西部和西南部留鸟。痕迹其中的岩鸽 感谢朗月清风老师的分享 更多文章资讯请登录摄鸟人网站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正规白癜风可治愈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