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我校人才队伍建设年,回望过去,硕果累累,收获颇多。有哪些事件值得我们铭记?有哪些人物值得我们感动?有哪些瞬间值得我们回味?
校党委宣传部策划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十大新闻事件、十大人物、十大图片评选活动,系统呈现过去一年的新闻经典和发展缩影。请广大师生和校友投出您宝贵的一票(1月9日—11日)。 十大新闻事件 (候选16条)(按事件发生时间顺序排列) 1、8项教学成果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 1月21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表彰年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通报”,我校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8项。其中,高锦明教授主持的《基于化学与生物学交叉的应用化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谢寿安教授主持的《森林保护学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荣获特等奖。
李岚清将自己创作的幅人物素描肖像作品无偿捐赠给我校。6月6日,“我为大师画素描——李岚清素描艺术展”在我校隆重举行,让广大师生在高水平的艺术教育和熏陶中,进一步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提升人文素养。
6月26日,校学位委员会主席孙其信校长驱车5小时,行程公里,来到商洛市柞水县杏坪镇中山村为意外残疾的王功娜同学一个人举行了一场特殊的毕业典礼,拨穗并颁发学位证书,让社会感受到大学的大爱力量,引起强烈反响。
6月30日,校党委隆重召开纪念建党95周年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进会。会议回顾了党的光辉历程,讴歌了党的丰功伟绩,表彰了先进集体和个人,并就“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了专题部署。
7月8日,学校召开了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工作部署暨人才队伍建设年推进会,标志着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正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拉开了升级版的人才强校战略大幕。
7月13日,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第一副总理巴赫特江?萨金塔耶夫访问我校,出席并见证了我校和哈萨克斯坦国立农业大学合作协议的签署,对我校在“一带一路”战略下积极发挥作用表示赞赏。
7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张宝文,民盟中央副主席徐辉率领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的近20所高校的大学校长来校考察,大家高度肯定了我校过去的辉煌历史和现在的发展成就,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和西农加强更为广泛深入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与进步。
9月9日,学校隆重举办首届师德师风演讲比赛决赛。参赛教师用感人事迹阐述了对师德的深刻感悟,表达了对学生真挚无私的爱。赛后,获奖教师深入各单位开展巡讲。
9月12日,我校经管园林大楼通过竣工验收。大楼地上有六层,并建有地下停车场,建筑面积约2.9万平方米,进一步改善了学院办学条件。
10月8日,中共陕西省委决定命名王辉为“三秦楷模”,在全省开展学习活动。10日下午,陕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娄勤俭会见王辉教授并向他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勋章。王辉表示,获得“三秦楷模”是莫大的荣誉和鼓舞,感谢省委省政府,感谢三秦人民。
11月5日,由我校倡议发起的“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成立,联盟成员单位来自12个国家的59所高校和科研机构。联盟致力于推动成员间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人文交流、政策研究等方面开展合作,促进沿线各国农业教育科技领域互惠互利、融通发展。
11月10日,我校ESI前1%学科又新增2个,分别是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目前我校共有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6个学科进入ESI前1%,其中农业科学今年跃居全球前1‰。
12月22日,全校3万名学生享受到了一道特殊佳肴——土豆烧牛肉。这是学校用两大科研成果——彩色马铃薯与秦川牛新品系联姻,为学生们免费提供的一道美食。
12月2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以《西北农林科大同学的特殊口福》为题,报道我校学生共享农业科研成果的系列品牌文化活动。这是继1月10日中央一套《新闻联播》报道王辉教授、6月28日《朝闻天下》播出《大山深处一场特殊的毕业典礼》、11月9日《朝闻天下》聚焦“三秦楷模”王辉教授、11月11日《焦点访谈》全面报道我校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新成效之后,我校今年第5次登上央视荧屏。
12月30日,化学与药学院正式成立。这是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落实学校“发展高峰学科、强化基础学科、拓展新兴学科领域”思路的具体实践。
周占琴教授,中国引进“布尔山羊”第一人,三十多年如一日从事肉羊育种研究和推广工作。如今虽年近花甲,但仍然带领研究团队开展肉羊科学养殖、人工受精、羔羊育肥、饲料青储等技术培训推广工作,极大带动了肉羊产业区的经济发展。
德吉央宗,我校动科学院届毕业生。她通过招考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所服务的西藏自治区白堆村人均年收入由之前的元增长到1万元,比自治区平均水平多出近元,让昔日的贫困村一跃成为“家富、村美、人和”的先进村,赢得“最美基层干部”美誉。
陈怀祥,林学院研究生,现为校研究生会主席。年3月,当选省学联第九届主席团第四任主席,是我校合校以来第一位当选省学联主席的学生。
祝凌燕,主要研究领域为污染生态化学、环境分析与监测、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等。由我校申报入选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环境科学类特聘教授岗位。
林益史,动物医学院级本科生,现为扬益服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并自主经营打印店,入选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王晓杰教授,主要开展小麦条锈菌致病性及其变异的分子基础、寄主与病原菌互作机理及寄主抗病性等研究工作,先后在NatureCommunications、PlantJournal、EnvironmentalMicrobiology等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40余篇;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入选年度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冯浩研究员,在黄土高原雨水资源化、黄土区集流面的土壤固化剂与工程建设方法、土壤扩蓄增容技术、覆盖农田作物生境过程模拟与优化调控等研究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入选年度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于强教授,长期从事农田生态系统循环机理、农田生产模拟以及全球主要粮食产区气候变化与波动对农业的影响等领域相关研究工作。由我校推荐正式入选国家第十二批“千人计划”创新人才长期项目,成为我校第8位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
吴普特教授,主要从事水土保持与节水农业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入选第二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张腾,葡萄酒学院届本科毕业生,顺利通过年WineSpriteEducationTrust4考试,拿到了WSETDiploma,成为国内高校第一个毕业即通过WSET四级的学生。目前,在我国获得WSET4级证书的人数不足百人。
刘序,我校后勤服务中心员工,危急关头私家车变身“救护车”,救助一名右手断指女子。他是陕西省曙光应急救援协会杨凌支队队员,曾多次参与社会救援工作和公益活动。年被陕西省委高教工委授予“岗位学雷锋标兵”。
张炜炜,动科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现已出版六部长篇小说,其中《半步天涯·大结局》荣获“陕西省第三届柳青文学奖长篇小说新人奖”,入选“陕西省百名青年艺术家扶持计划”。
胡信生,高级会计师,从事财务工作27年,12月底入选教育部首届会计领军人才。
1月7日,由教育部主办的第八届国际大学生雪雕大赛在冰城哈尔滨落下帷幕,共有来自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等11个国家的64所高校代表队同台竞技,我校风景园林艺术学院师生的参赛作品——“风雪歌”荣获一等奖。
3月28日,已受聘为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教授的我校校友OSAMAABDALLAABDALSHAFIMOHAMAD(中文名:金山)博士受到正在埃及进行国事访问的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的亲切会见。金山是我校级环境科学博士留学生,年毕业。
4月10日,“杨凌农科城国际马拉松赛”在杨凌会展中心正式鸣枪开跑,国内外1.6万余名选手参赛。此次马拉松赛是杨凌首个国际马拉松赛,其中半程终点设在我校南校区四季广场,全程赛道经过我校南北校区。
5月19日,油菜机械化收获专用品种“陕油28”示范推广观摩会在汉中洋县举行。“陕油28”由我校油菜育种专家董振生研究员团队历时8年培育而成,具有产量高、含油量高、抗倒、抗病性强和适宜机械化种植收割5大特点,是陕西省审定的第一个适宜全程机械化生产的专用油菜新品种。
6月23日,届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举行。校党委书记李兴旺、校长孙其信等校领导为“十佳毕业生”“优秀毕业生”“志愿服务边疆建设优秀毕业生”和兼职校友联络员代表颁发奖状和聘书,祝愿毕业生们在未来的道路上始终以大爱之心和自信之志,不断书写人生的精彩故事,成长为真正的国家栋梁。
7月中旬,我校农学院薛吉全教授团队选育的“陕单”玉米品种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填补了我校国审玉米品种的空白,实现了我校玉米育种的新突破,有望成为西北春玉米重点推广品种。
9月20日,学校为入伍大学生佩戴大红花,举行隆重的送行仪式。今年,我校共有10名大学生应征入伍,其中女大学生3名。
“七月鲜”由我校红枣试验示范站王长柱研究员选育,年通过陕西省审定,年通过国审。“七月鲜”果型大、品质优、丰产稳产,抗逆性强,在南疆绿洲、沙漠、戈壁等不同类型土壤均可栽植,种植已超过3万多亩。
为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激励广大师生牢记历史、缅怀先烈,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开拓创新,为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努力奋斗,10月20日晚,党委宣传部、工会、团委联合主办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长征组歌”师生合唱音乐会。
11月26日,“第五届中国校园戏剧节”在上海闭幕,我校原创话剧《雕虫沧桑》荣获戏剧节最高奖项“优秀展演剧目”。《雕虫沧桑》弘扬了我校以周尧教授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爱国敬业、潜心科研的崇高精神。
12月初,由我校赵忠教授策划、风景园林艺术学院刘建军教授和李侃侃老师共同寻访、完成的参赛作品《风吹古木晴天雨》荣获第三届“美丽中国”——寻找中国最美古树名木大赛二等奖。作品记录的是甘肃省两当县太阳村的一棵被称为“红军槐”的古木,讲述了习仲勋等在甘肃两当举行起义,在古槐树下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五支队的故事。
12月18日,以“感恩、共享、多赢”为主题的年地方校友工作研讨会在星城长沙成功举办。来自全国26个地方校友会负责人和学校有关单位负责人余名代表,分享成功经历,共话母校情怀。会议期间,校友还前往韶山接受了红色革命教育。
年末之际,我校南校区又增加了一处室外学习交流的大型场所——榉树广场。该广场位于南校区博士后公寓北侧,东接经济树木园,北邻小西湖,广场中心占地㎡,中央为高9.9m的红色不锈钢雕塑,四周刻有学校年成立时的奠基词。
12月24日,在京学习的校党委书记李兴旺陪同陕西省委原书记赵正永、我校原党委书记张光强一同拜见了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李岚清对学校的发展表示肯定,对取得的成绩感到非常高兴,希望全体师生再接再厉,取得更大成绩。 源:宣传部 网络编辑:许晨瑞 责任编辑:孔 亮新媒体中心赞赏 长按只看白癜风的医院白癜风的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