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0/1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www.yidingxuansz.com/m/

编者

风中的威虏城

文/向国忠

牧马的王子远去

古城的遗址犹存

威虏城遗址位于金塔县古城乡东南。初建于元代,明代重修。威虏城遗址由内城、外城构成。遗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米,东西宽米,城四面开门,有瓮城,墙体夯土版筑。据史料记载,威虏城堡始建于元代,周三里三。明初置威虏卫,辖王子庄全境。明永乐三年(年)裁威虏卫,嘉靖时对威虏城进行了修葺。清雍正时,吐鲁番一部落安居此地,乾隆时期该部落返回新疆后,城废,遂称威虏破城或古城。威虏城遗址对研究本地的民族融合和民族构成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古城,在金塔只是一个乡镇的名字,但普通中透着沧桑,带着历史的厚重。听到它的人总会禁不住问,那儿有古城吗?答案是肯定的,在乡政府南边不远处。再问,那是什么城?那就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不清楚了。小时候,经过古城的时候,父亲总是这么说。去年秋,与几位朋友再次来到古城,透过这块古朴文物保护纪念碑我们才知道了这里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威虏城。才把那些过去从书上知道的一些有关沮渠牧犍王子牧马、裕固族的东迁、吐鲁番畏兀儿部的安居等事件与脚下的这片土地慢慢联系起来。

枯黄的骆驼刺,摇曳的芨芨草,依稀可辨的一道道土梁,还有荒草丛中遗址保护纪念碑上那一行行简洁而醒目的文字,带领我们走进了一座雄伟壮观的的古城,走进了一段遥远深邃的历史。战国时的乌孙、秦时的月氏、汉时的匈奴,先后在这片水草丰美的土地上牧马、征战,不断涌动着风吹草低、刀光剑影的历史画卷。汉武帝元狩二年(前年)那位年轻的骠骑将军霍去病一举击败骁勇的匈奴,在今天左公柳下那眼甘甜的泉水边与将士们畅饮飘香的御酒。至此,这片富饶的土地正式纳入了西汉王朝的版图,于汉武帝元鼎六年(前年)置会水县。“众水所会,故曰会水”。会水,多么形象而富于诗意的名字,河流潺潺,杨柳婆娑,田沃禾丰,这是怎样的一方沃土啊!

▲《秦形势图》杜永卫编绘

历史的画卷翻到了玄始十年(年),一位英武的王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他,就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北凉王沮渠蒙逊的儿子沮渠牧犍。那是八月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是草原最美的季节。一队人马浩浩荡荡立于夹山,放眼远望,天高地阔,碧草连天。众人无不惊叹,此处真乃天然牧场,放牧佳地。凉王意决,王子驻牧。传说有一天,王子的牧马来到了一处水清草茂、绿树成荫的地方,突然听到了叮咚的泉水。走近一看,前面是一眼晶莹清澈的泉水,涓涓细流不断外涌。环顾四周,地形平坦,正适合兴建庄园、定居放牧。主意已定,即刻上书北凉王。得到批准后,便组织人力,准备材料,于次年三月择吉日开工修建。历时数月,一座占地百亩、土筑围墙、雄伟壮观的庄园落成了。草原牛肥马壮的金秋时节,王子和牧人载歌载舞,共同搬进了崭新的庄园,过上了“不愁牧畜夜遁,不惧寒风凛冽”的定居生活。几年下来,庄园周围已是牛羊成群,牧民富庶,成了人们向往的世外桃源。义和二年(年)沮渠蒙逊病逝,王子离开庄园前往张掖接任北凉王。七年后的永和七年(年)鲜卑族攻占此地,人们“携幼出城郭,远近任去留”。流离失所的人们忍住不回首遥望曾经的家园,留恋熟悉的庄园,怀念英武的王子,万千情愫化作深情的一次回眸,把对故土的真挚怀念化作一声深切的呼唤,“王子庄”。从此,王子的故事走进了千家万户,王子的情节融入了金塔人的血脉,王子庄也成了金塔人心中永远的故乡。

▲《王子庄的传说》(金塔县博物馆收藏陈列)布面油画杜永卫绘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经过近千年的兵戎征战,成吉思率领的蒙古铁蹄踏上了这片西夏政权主要的牧场。再一次的刀光剑影后,元朝政府开始在这里兴办水利、恢复生产,来医治战争造成的创伤。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年),为加强军事统治,统治者在昔日的王子庄附近修筑了眼前的威虏城。城堡的具体修筑情况今已无法准确查考,只在清代《肃州新志·古迹》里我们可以洞察一二。“威虏古城,在州城以北一百三十里,北凉时为王子牧健孳畜之地,稍西有王子庄。”在城中轻轻漫步,我细细寻找着历经风雨后留下的历史痕迹,脑海中不断回忆着有关史书中关于城堡的简介:城址由内城、外城构成,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米,东西宽米,面积约29万平方米。城墙夯土版筑,墙基宽12.8米,顶宽4米,残高4.5米左右。夯层厚0.16米—0.18米。四面开门,有翁城,进深10米。城池南墙总体保存较好,有一个20米的豁口;东、西、北墙有大面积豁口,保存一般,部分墙体夯层清晰,大部分墙体上部已坍塌呈土丘状,长满骆驼刺、白刺等杂草。城池部分地表已辟为农田。年12月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而眼前的文物保护纪念碑则是年8月由金塔县人民政府所立。

顺着坍塌的墙体,我们追寻的目光又回到了明太祖洪武五年(年),征西将军冯胜一路凯歌,平定河西。于洪武二十八年(年),明朝政府置威虏卫,作为当时重要的军事机构,辖王子庄全境。当时的威虏卫既是国防前哨,又是中西交通的要冲。这一设置的初衷,无疑是为了巩固边防,要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可这样一座坚固的城堡最后却由于内部原因发生兵变,导致民众潜逃,人去城空。据清代《重修肃州新志》和民国《金塔县志》记载:“本卫(威虏卫)军戎获功,斩虏首级,堪官御史赵春以为杀降,欲致获功官军于死地,因以致民叛乱。”据说当时城内西南角有一清泉,显然城因泉而设,只是不知何人在败离时将其填塞,使清泉断流,如今早已难觅其踪。就这样,历史上著名的威虏卫在短短的十年后便于明永乐三年()裁撤,并入肃州为中右、中中二所。真让人唏嘘不已。

威虏卫废置后,城池并为完全废弃,刚好用于安置明代东迁的关西诸卫,这在裕固族形成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今金塔地界安置东迁部众,最早始于明正德期间。裕固族东迁是一个漫长、反复的过程,其中金塔县境内的威虏城是主要的安置地。安置的各部在此生活期间,以畜牧业为主,也经营农业。关于正德十一年的安置问题,时任巡按甘肃监察御史的张雨在其所著的《边政考》一书中,专列“西羌族口”,记载了当时被安置在金塔县的诸部落情况:“赤金城:头目哥力箇失等,部落男妇一千五百六名口,驻牧肃州上下古城;……以上四族正德十一年暂安迤北境外威虏、金塔寺及临城沿边、上下古城地方住牧。沙州:头目总牙等,正德十二年暂安境外威虏、金塔寺地方住牧,见有部落男妇一千七十名口。”这次安置由于属于东察合台汗国吐鲁番的东侵使安置的部众又回到肃州附近。至嘉靖二十八年(年),甘肃巡抚杨博令副使王仪、参将刘勋“急乘草枯马弱之时,结营境外,次第兴工。”修筑添设城堡、墩台,威虏城在这次修葺后得以继续使用。同年,明政府又对东迁部众进行了集中安置。此次安置措施得力,安置地草场广袤,适于耕种,自然条件不错,又筑修了新旧城堡,也“给以耕爨具”、“置买农器,散给以资其食”。他们和汉族人共同开发,促进了王子庄(今金塔县)经济、文化的发展。后来,由于总牙部抢掠被肃州官方征讨,加之屡次受到北部各蒙古部落的威胁,到了万历期间,安置于今金塔县境的各部又陆续回迁至肃州周边。在今金塔这一带的生活,对最终形成裕固族民族共同体非常重要。

最后,历史的车轮来到了清雍正四年(年),远在新疆的吐鲁番畏兀儿不忍准葛尔而归附内迁,其中,被安插于威虏城的是鲁谷儿庆户和皮占户,与当地汉人杂处。清雍正七年(年),在威虏城设王子庄分州,朱邃任州同。乾隆二十六年(年)回人迁归后,陕甘总督杨应琚募民承种威虏堡土地,次年,王子庄州同治所由威虏堡移驻金塔寺堡。城堡空虚,繁华落尽,昔日热闹的城堡最终成了当地人口中的威虏破城或古城。

沿着羊肠小道,我们登上了风吹日晒早已分化坍塌的城墙,看到城内长满了耐旱的白刺、骆驼刺,古时的衔市、房舍早已随风远去,宽厚高大的城墙也在历史的风雨中颓废成一道道低矮的土梁。如果不是那块风中兀立的文物保护纪念碑,谁又能一眼辨认出这农田中的古城,更不要说和北凉王子沮渠牧犍“小溪遍地,流水潺潺,水清草茂,绿树成荫”的驻牧之地联系在一起。

伴着几声羊叫,旁边的村庄一位农民赶着几只绵羊穿过古城中间的小路悠闲地回家。悠长的吆喝声随着慢慢升起的炊烟渐渐飘向远方,我的思绪也跟着风中袅袅的炊烟飘向了远方。他是谁?他是王子的后裔吗?他是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年)山西洪洞大槐树下移民的后代吗?他是康熙年间肃州通判毛凤仪从镇番(民勤)移民的后人?谁知道呢!我们只知道“问我始祖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作者简介

向国忠酒泉市作协理事,酒泉市阿克塞县中学工作,偶有散文和诗歌在《读者欣赏》《北方作家》《酒泉日报》《飞天周刊》《嘉峪关日报》和《长江诗歌》发表。

封面设计:一田

本期编辑:张慧绮马良宝文章校对:苏?

▲4分钟视频:MV《雅丹》本刊特约歌唱家苏玮激情奉献

往期文章点击推荐杜永卫:敦煌艺术演变的动因是什么?孙纪元

敦煌文物研究所第一位雕塑家我在敦煌学塑佛

莫高里工匠村的年轻人敦煌最后的铁匠世家朝圣之学

兰交大学子探寻工匠精神桃符之俗

莫高里工匠村的另类风景最新视频

再造东方蒙娜丽莎人文野史

打捞莫高窟稀奇的历史片段秦川:为什么遍地美盲?原因何在?战死敦煌的日本影星向敦煌人问好!一个敦煌老兵的越战和爱情应学阎朝守沙州,严防病毒入敦煌临摹不是传承,是谁把雕塑做成这样?西天幻境

从大敦煌到新疆的视觉震撼大匠之风

陈展=文史美三功必备的特殊视觉艺术欢迎转发个人朋友圈。网络、微平台转载须经当代敦煌授权。擅自转载必究。投稿信箱:

qq.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ntazx.com/jtyy/688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