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3/2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动动手指,点击上方蓝字   

钟骏炯的散文与诗

滔滔于都河水,悠悠初心长

河水滔滔如悲鸣,渡口悠悠鱼水情。作为赣州本地人,我常去“于都长征第一渡”听滔滔河水声。疾风骤雨时,江面风起云涌,雨点击打声,似于都河在呜咽,又似一位85岁的老人在讲述8.6万红军渡河的故事。当年,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面临严峻内外形势,他们被迫长征,进行千里战略大转移,但前路漫漫,唯有为人民谋幸福、成立新中国的初心在支撑着他们。“于都长征第一渡”是开启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步,是踏入险恶、苦难、荆棘丛生的开端,却也是迎接胜利曙光的重要阶段。骤雨似急促的鼓点,拍打在“长征渡口”石碑上,四个大字刻写在一块竖立的石头上,红色而苍凉。这是在时刻警醒世人,尽管当前中国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要经常回头看一看,回顾那些艰难历史,铭记这些为新中国的成立付出了血和泪的英雄们,并且时刻提醒自己好好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来贡江渡口前,一棵绽放黄色花朵的银杏树格外引人注目。它具有挺拔的身姿、粗大的身体、蓬勃的枝干,而枝头上如蝴蝶纷飞的银杏花,在微风的抚摸下散发一阵又一阵的芳香,迷醉了来往的每一个人。人群中突然有了刹那的停顿,人们的目光都开始注视着这棵树。它或许是红军们曾经亲手培植的树木,寓意着他们解放新中国、救人民与水火之中的初心。几百年来,它静静地根植在这片安静的土壤里,抽芽成长,妖娆而美丽,越醇越香,似浓酒,魅力独特。那些灿黄的花朵,更像是纷飞的思想的结晶,在繁荣昌盛的今天,初心更显魅力,足以抵御时间的侵袭。

在那个水深火热的黑暗年代,中央红军依然坚守初心,将满腔的热血喷洒在救国救民的道路上,勇敢踏上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征程,喊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迈气概。即使深陷污泥,依然不卑不亢,坚定地朝着心中的目标前进。而今,“长征渡口”石碑依然坚强矗立,与时空和世俗对峙着,坚守着85年来不变的情怀,洒脱而本真。时光纵然已经远去,石碑犹如红军初心的守护神,不仅守护着这座古老的渡口,而且守护着红军的精神,红军的风骨!霎时,我似乎看到,大片的火把自渔船燃起大“火”,沿着风势越燃越大,直至覆盖了整个于都河……

天清气朗之时,阳光洒在江面上,于都河像被笼罩上一层金色的光辉,于都河的水静静流淌,温柔如岁月,却也浩瀚如星辰,因为于都河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纪念馆里陈列的那些群众自发送来搭建浮桥的船只、门板和红军过桥渡河的黑白照片,虽然是黑白的,却清晰可见,这些粗糙、手工制作的船只、门板,当时却是8.6万红军渡河的工具。我站在于都河边,目之所及是宽阔雄伟的现代化大桥,再也见不到木船、浮桥了,但我愿意用想象力还原这段珍贵的历史。可以想见,不论是凄风苦雨夜,还是星辰密布的夜晚,百姓们撑着木船,将一船又一船红军送到河对岸去,这幅画面已经深深地嵌进了我的脑海里,真是真切的“渡口悠悠鱼水情”啊。红军多么受到百姓的爱戴和尊敬,“得民心者得天下”,如此之深的鱼水情如光之透亮,照亮了当时黑暗的夜空。

走得再远,也不能忘了来时的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在党的带领下,勇敢顽强的中国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出一个地大物博、充满活力的强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最为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ntazx.com/jtyy/808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