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甘肃玉门关,人们都会想起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诗中那悲壮苍凉的情绪引发人们对玉门关这座古老而富有神奇传说的关塞的向往。今天我也如约而至。 玉门关遗址景区位于敦煌西北约90公里的疏勒河河边,地处戈壁荒漠,周边地势平坦,北面为草湖滩,南面以一段南北走向的长城直接与“阳关”相连,西距罗布泊东部边缘约公里,南距汉阳关约70公里,两关之间以塞墻相连,形成犄角之势。 玉门关。俗称小方盘城,相传和阗美玉经此输入中原而得名。年,玉门关景区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以“丝绸之路起始段——天山廊道的路网”文化线路中的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进景区的沙路两旁插着许多汉旗,恍惚之间,仿佛穿越到那遥远年代的汉唐。 敦煌不仅因为莫高窟而成就了举世闻名的“敦煌学”,而且也是位居丝绸之路河西道、羌中道及西域南北道交汇处的边关要塞,留下了许多重要的边塞关隘和最早的海关,为保疆安民、维护西域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们见证了古代交通、烽燧和长城防御体系及其对丝绸之路交通交流的保障作用。抚今追昔,这里已经成为丝路文化、敦煌文化和边塞民族文化的研究和交流基地,成为集文物保护、学术研究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游览景区。 玉门关名称的来历有一个传说。相传丝绸之路畅通之后,西域诸国的商队络绎不绝地经此入关,于阗国的特产和田玉也源源不断地经此运往内地。于阗国王为换回中原王朝的大批丝绸,派了官兵专门押解运送玉石。官兵押运了几次后,就出现了怪事,骆驼一进城就口吐白沫,昏迷不醒。押运官对此束手无策。一个拉骆驼老人告诉押运官:骆驼入关生病,事出有因。咱们长年途经此地运玉石,从未祭礼关神,再不祭祀,恐怕下一趟也要生病。押运官问:依你之见,如何才能消病除灾,确保人畜平安呢?老人说,用上等玉石,在此城关门上镶嵌一圈,这样关楼就有了光彩,关神也就高兴了。押运官按老人的建议办了,骆驼灾病果然消除,平安到达了长安。关城因为城门砌了一圈闪光的玉石,从此就称为玉门关。 景区入口的地面上是保护玉门关遗址的大事记载。 如:年,在小方盘城遗址四周设置了围栏并将坍塌墙体进行墻土加固。 再如:年,在小方盘城遗址、汉长城周围设置了保护围栏。 景区偏僻路途遥远,没有公共交通,估计平时没什么游客。 过了服务中心就是玉门关文物管理所。 这里介绍了玉门关数字影视中心的创作背景和故事背景。 玉门关是公元前2世纪——公元3世纪汉帝国设立在河西走廊地区西段最重要的关隘,位于祁连山西端,在地理区域上有东西交通分界的标志地位。 丝绸门户——世界文化遗产玉门关遗址陈列展览。作为丝绸之路上至今保存最好、类型最完整、规模足够大的关隘遗存,其见证了汉代大型交通保障体系中交通管理制度、烽燧制度与长城防御制度,及其对丝绸之路长距离交通和交流的保障。 迎面墙上的浮雕 玉门关是汉王朝开疆拓土的前哨、中西交流的门户,曾经谱写了汉唐中华的辉煌篇章。今天,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推进并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玉门关遗址成功列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文化遗产。千百年来,雄关繁华已逝,但其积淀的中西友好交流的共同精神价值须全人类珍视。 丝路前奏——三危神话与中西方交流。 我国最早的史书《尚书》、《史记.五帝本纪》、《山海经》、《穆天子传》等古籍中都对三危山神话有所记载,三危山作为敦煌的第一胜景,在地方志中被列为敦煌八景之首。这些古史和神话传说,都反映了一个基本史实,即三秦时期,中西交通就已开展。 丝绸开通——张骞凿空之旅:汉武帝建元元年,武帝欲联系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14年后,张骞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这些在《史记》、《史记集解》中均有记载。作为正史记载的第一位官方外交家,张骞对丝绸之路的开通做出了杰出贡献。 班超,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班超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但内心孝敬恭谨,审察事理。他口齿伶俐,博览群书,投笔从戎,随窦固出击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时间里,平定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为西域回归及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官至西域都护,封定远侯,世称“班定远”。 墙上是汉代玉门关及其入西域路线变迁图和汉代入西域线路图。 丝路屏障——列四郡据两关筑长城:公元前年,霍去病击败匈奴,占据河西,汉武帝移民河西,先后建立了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并在敦煌郡设置了阳关、玉门关,史称“列四郡,据两关”,并筑起了长城。 管理所的中间有玉门关遗址沙盘,感觉当年是挺繁荣气派的,只可惜现在遗存无几。 这个区间展示了汉代兵器图和一些玉门关遗址中的文物。玉门关遗址及周边烽燧出土文物包括余枚简牍文书、丝织品、兵器、积薪、大苣、屯田工具、粮食、陶器、漆器等。 丝路文明——中西交往的历史见证:敦煌与丝绸之路,成为中西方文明东传西渐的主要交汇点,悬泉置、玉门关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关隘,留存的大量丝绸、铁器等文物,见证了丝绸之路上中西贸易交流的兴旺,勾勒出一副波澜壮阔的多民族生活画卷。 玉门关遗址的管理与保护,有专门的《玉门关遗址管理保护办法》,是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这里展示了西晋《白象画像砖》等复制品。 探索发现——丝绸之路考古调查。 中亚考古探险图片集萃,表现了探险家们勇于探索、不畏困难的精神。 张骞出使西域,西域这一概念正式进入中国史册,同时也是汉代典籍对于中国探险考察者的最初正式记录。西域也曾繁华一段时期,然而随着海上运输的发展,西域的人文、地理、自然发生了巨变。昔日辉煌一时的丝路要冲渐趋沉寂,无数遗址埋入黄沙。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随着国际东方学的兴起,丝绸之路——西域成为国际学术界考察的热点,并取得了世界瞩目的研究成果,重新让世界了解了敦煌和新疆。 如今,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影响下,敦煌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博览会召开的集结号已经吹响,敦煌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飞天儿女将坚持不懈致力于这份遗产的保护、展示与传承。 玉门关文物管理所东面一墙之隔的小院里就是缩小版玉门关。 玉门关文物管理所外面的墙上也刻着玉门关遗址概况。 玉门关景区包括小方盘城、大方盘城和汉长城三个景点组成,区间有景交车,距离都不算近。车票往返50元,比门票还贵。 我们先去的小方盘城遗址。 小方盘城遗址,属障坞遗址,西汉为玉门都尉府治所。北距疏勒河南岸约7公里,距今敦煌市区6公里。现存障一座,平面呈方形、夯土版筑,约26米见方,高约10米,面积约平方米。障外有院坞,障东残存的坞墻清晰可见,障北有一风蚀台地。 小方盘城的路口两边是古代兵器架子和十来件古代兵器。 路旁的小木屋叫雅韵居,里面是租赁、销售汉式古装的场所。 石子小路两旁依然插满“汉”字旗。 “汉”字旗旁边的树枝堆里是景区音响,放着一些西部歌曲。 远远看去,那就是小方盘城。 小方盘城是一座四方形小城堡,耸立在东西走向戈壁滩狭长地带中的砂石岗上,南边有盐碱沼泽地,北边不远处是哈拉湖,再往北是长城,长城北是疏勒河古道。 东西走向的长城蜿蜒逶迤,一望无际,每隔5里或10里,就筑有一座方形烽火台,在长城烽燧的周围,还有明显房屋遗迹。在东西长城之南,另有一支南北走向的长城,绕到小方盘城西侧,向南直达阳关,关城北坡东西走向的车道直通西域。 小方盘城关城全用黄土夯筑而成,面积约多平方米。 城垣东西长米,南北宽米,残高9.7米,城墙上宽均为3米,东西墙下宽4米,西北墙下宽4.9米。 开西、北两门。城顶四周有宽1米3的走道,设有内外女墙。城内东南角有一条宽不足1米的马道,靠东墙向南转上可直达顶部。 小方盘城北门 小方盘城北门正对着一个观景台。 木栈道旁边有一“丝绸古道”的标志性石碑。 站在观景台上眺望小方盘城 障东侧残存的坞墙遗迹 东南方向隐隐约约可见疏勒河古道 障北侧的洋海子 站在观景台上,看着周围的远山、荒漠、绿地,我大声背诵着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一边朗读一边录像,还发给了在家乡的先生,先生还给我朗诵了王之涣的《凉州词》(其二)“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可惜他没有同来,要是来了,在这共吟,多好啊! 小方盘城障的西面有一个长长的凉棚,应该是当时人们出入关的休息之所。 凉棚外的西北角放着两辆汉代马车。 这是古车旁边的马蹬 这都是当年的拴马桩 小方盘城距离汉长城有5公里的路程。 甘肃汉长城遗址西起今敦煌市,西端的湾窑墩,沿疏勒河,经后坑子、玉门关、大月牙湖,由三个墩人安西,过西湖、望火堡、布隆吉、桥湾,穿玉门市北石河沿岸,进金塔后沿弱水北通居延。另一路从金塔顺黑河经高台、临泽、张掖、山丹,过永昌、民勤、武威、古浪、永登等地,渡黄河人宁夏。 西汉时,为了对外抗御匈奴骚扰,由秦长城的终点临洮开始,向西设亭障至盐泽(罗布泊),并修筑长城经河西走廊、张掖、额济纳旗、金塔、嘉峪关、玉门、安西等地,直到敦煌西湖的马迷兔附近。不过,当时的长城叫“塞”或“塞垣”。至今在酒泉地区的金塔、嘉峪关、玉门、安西、敦煌等地,还可见到汉长城的遗迹。 汉代长城大体上是先设亭障,再视地势之需要而筑墙垣,故有些地方有亭障而无墙垣,时断时续,但总体上仍能连成一线,形成一个整体的军事防御报警系统。建造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起沙土夯墙,并夹杂红柳、胡杨、芦苇和罗布麻等物,以粘接固络,坚固异常。外侧取土处即成护壕,壕内平铺细沙,以检查过境者足迹,称作“天田”。内侧高峻处,燧、墩、堡、城连属相望,所谓“五里一燧,十里一墩、卅里一堡,百里一城”。烽燧坚固如磐,气势不凡。保存较好的有玉门关段、西湖段、弱水段和民勤段,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由汉长城遗址折返向东16公里来到玉门关的仓库——河仓城,即大方磐城遗址。当年,因此地近古疏勒河,船运方便,故建仓库于此。 大方盘城是汉代“昌安仓”遗址,在敦煌市城西北约90公里的戈壁滩上,位于小方盘城北约10公里处,因比小方盘城大,故名大方盘城。 据考证,此城建于汉代,是一座储备粮秣的仓库,在甘肃仅发现此一处。 城为夯土板筑,呈长方形,东西长米,南北宽17米,残垣最高处6.7米。城内筑南北方向土墙两堵,把整个城隔成了三部分。南、北残壁上留有小洞,似为通风设备,每部分均开南门,外围东、西、北三面加筑两道围墙,第一道围墙断壁尚存。大方盘城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方盘城南边高地上的烽燧台烽,有白天点烟夜晚燃火报警的作用。 年经中国考古专家李正宇先生考证,实际它并非一直以来人们认为的河仓城,而是汉代“昌安仓”遗址。 出景区的路旁都是这种宣传词,给人以温馨的感觉。 顺着长长的下陷式出口通道,我们告别了昔日繁华的玉门关,顿感人生的短暂,时代的变迁,如今让这千年古迹变得荒芜而略有生机。 游览于年7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ntazx.com/jtyy/8472.html |